圣安东尼奥——两项临床试验发现,对高风险手术患者实施更激进的个体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目标并未改善临床结局。
在针对重大腹部手术后并发症高风险人群的IMPROVE-multi试验中,个性化设定的平均动脉压(MAP)目标(部分患者目标值高达≥110 mmHg)在术后7天内的临床结局方面,与统一采用≥65 mmHg的MAP目标相比并无优势。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的Bernd Saugel博士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年会上报告称,预防术中低血压的个体化策略与常规策略在急性肾损伤、急性心肌损伤、非致死性心脏骤停或死亡的复合结局发生率上统计学无显著差异(33.5%对30.5%,相对风险比1.10,95%置信区间0.93-1.30)。
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ASA会议主持人Daniel Sessler博士指出:"我的结论是,即使对于接受大手术的高风险患者,65 mmHg以上的平均动脉压也是安全的。65这个数值反复出现,有时可能是60,但就处于这个范围。"
荷兰开展的更大规模PRETREAT试验因无效性提前终止,该研究单独证实:在择期非心脏手术人群中,基于风险的术中MAP目标与固定MAP目标≥65 mmHg效果相当。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Matthijs Kant博士及其团队报告,两组患者在6个月时的功能障碍评分(采用100分制WHODAS量表)结果相近(17.7分对18.2分)。
IMPROVE-multi和PRETREAT两项研究共纳入4000余名患者,成果同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重要的是,两项研究均表明维持更高MAP值对高风险患者并无益处——这与早前测试严格避免低血压方案的旧试验结果一致。
Saugel在ASA会议上强调:"低血压并非疾病,而是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症状表现。血流动力学调节涉及更多关键因素。"
IMPROVE-multi研究通过术前夜间血压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晚)设定个性化MAP目标;PRETREAT则依据术中低血压风险评分制定个体化目标。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编辑Romain Pirracchio博士团队评论称:"这两项研究提供了有力新证据:即使采用个体化方案,主要通过血管活性药物追求更高MAP目标并不能改善关键患者结局。"
随刊社论进一步指出:"若追求65 mmHg以上的MAP不能改善结局,或许该探索在特定患者中耐受低于65 mmHg MAP的可能性,因为减少升压药暴露可能带来额外获益,例如降低器官损伤或心律失常风险。"
【研究详情】
IMPROVE-multi试验于2023-2024年在15家德国大学医院开展。研究纳入45岁以上符合至少一项高风险标准、计划接受全身麻醉且预计时长≥90分钟的重大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1142名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至个体化血压管理组(目标范围≥65-110 mmHg)或常规管理组,最终1134人纳入主要分析(中位年龄66岁,女性34.1%)。主要高风险标准包括:预计麻醉时间≥180分钟(80%)、免疫缺陷(近75%)、肾功能损伤(近70%)及年龄≥65岁(近60%)。
Saugel报告称,IMPROVE-multi的次要结局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术后7天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5.9%对17.1%,P=0.63);术后90天内需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脏骤停或死亡的复合结局发生率(5.7%对3.5%,P=0.12)。
PRETREAT试验则在荷兰两家医疗中心开展,对象为接受全身麻醉或中枢神经轴麻醉、预计术后住院≥1晚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基于风险的MAP目标组(低风险≥70 mmHg、中风险≥80 mmHg、高风险≥90 mmHg)或固定目标组(≥65 mmHg)。在计划招募5000名患者过程中,因无效性提前终止(实际入组3247人)。可分析队列中位年龄59岁,女性53.5%;按风险分层:低风险21%、中风险56%、高风险23%。
与IMPROVE-multi一致,PRETREAT未能显示任何次要结局存在组间显著差异,例如6个月全因死亡率(1.8%对2.3%,比值比0.77,95%可信区间0.46-1.25)。
Pirracchio团队总结道:"长久以来'血压越高越好'的假设值得重新审视,未来研究应聚焦围手术期风险的真实驱动因素,而非更高血压目标。"在ASA会议问答环节,纳什维尔范德堡大学的Pedro Ibarra博士赞同应"另寻方向",因为低血压与不良结局的关联可能仅反映心输出量问题。Saugel透露,其团队正在研究心输出量导向测量能否改善术后结局,相关结果即将公布。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