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是很常见的牙槽外科手术,但不少人术后会遇到头痛问题,发生率大概在10%-30%,这背后和身体多个系统的变化有关,比如应激反应、神经敏感、代谢失衡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术后头痛的原因、怎么判断是正常还是异常,以及该怎么应对。
一、术后头痛为啥会发生?主要和这三个原因有关
1. 身体的应激反应
拔牙造成的组织损伤会激活身体的“压力反应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简称HPA轴),导致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水平上升20%-30%。同时,炎症因子(比如前列腺素)释放会让血管张力异常,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相互影响,直接打乱颅内血管的舒缩平衡,引发头痛。
2. 三叉神经变敏感了
手术区域有很多三叉神经末梢,受刺激后,大脑对疼痛信号的感知会扩大范围(也就是“中枢敏化”)。比如拔下颌阻生智齿后,头痛发生率能到40%,比拔上颌牙的18%高不少,就是因为下颌部位的三叉神经分布更密集。
3. 身体水分和代谢失衡
手术中一般会流失20-30ml血,再加上术后暂时不能吃太多东西,约25%的人会有点脱水。血浆浓度稍微升高一点(比如1%),就会让脑组织收缩,牵拉脑膜引起头痛。另外,疼痛睡不好还会让身体对疼痛更敏感,痛阈降低差不多40%,形成“疼痛-睡不好-更疼”的恶性循环。
二、怎么判断头痛是正常还是要警惕?
正常的术后头痛什么样?
- 时间上:术后24小时内最疼,之后慢慢减轻;
- 吃药管用:吃普通的止痛药(比如布洛芬)能管2小时以上;
- 局部症状:拔牙部位有点肿,但不会越来越严重。
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 疼痛一直加重,吃止痛药也不管用;
- 伴随畏光、看东西不清楚或者走路不稳;
- 拔牙窝是空的,还有恶臭味(这是干槽症的典型表现)。
三、怎么缓解术后头痛?试试这几个方法
1. 调整环境很重要
室温保持在22-25℃,能减少血管的异常反应;湿度控制在50%-60%,能保护口腔和鼻腔黏膜。可以用加湿器,再配合生理盐水喷鼻子,避免黏膜太干引发头痛。
2. 冷敷要讲究方法
术后24小时内可以间歇冷敷,每次敷15分钟,歇15分钟,能让局部的炎症因子(前列腺素)减少差不多1/5。要记得用毛巾或布裹着冷敷的东西(比如冰袋),别直接贴皮肤,免得冻伤。
3. 饮食要选对
可以多吃含镁的食物,比如香蕉、南瓜籽,镁能帮助降低大脑对疼痛的敏感度;别吃含酪胺的食物,比如发酵的酱菜、奶酪,容易引发血管性头痛。
4. 试试放松呼吸法
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能激活身体的“放松神经”(副交感神经),有研究发现,这个方法能让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下降10%-15%。每天练3次,每次5组就行。
四、干槽症要早发现早处理
干槽症是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但发生率不高,只有0.5%-5%。它的典型表现是:
- 疼痛沿着三叉神经往耳朵、太阳穴那边扩散;
- 嘴里有特殊的腐臭味(因为硫化物变多了);
- 拔牙窝是空的,或者有灰白色的假膜。
研究发现,72小时内去看医生的,治愈率能到92%,比拖延的(67%)高很多。治疗主要是清理拔牙窝,再放抗炎药物,得让专业医生来做。
五、术后护理别犯这些错
- 口腔卫生别弄错:术后24小时内别用牙刷刷拔牙部位,可以用温盐水(0.9%氯化钠溶液)轻轻漱口;
- 别碰热的:术后6小时内别吃/喝超过体温的东西(比如热粥、热水),高温会让局部血流增加40%,容易肿和痛;
- 别剧烈运动:术后3天内别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不然血压会升高20-30mmHg,加重出血和疼痛。
另外,有研究证明,用0.12%氯己定漱口水能把干槽症风险降低60%,但最多用7天,不然会破坏口腔里的正常菌群。
总的来说,拔牙术后头痛大多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做好护理就能慢慢缓解。但如果出现疼痛加重、伴随神经系统症状或感染迹象,一定要及时找医生。记住这些方法,能帮你更舒服地度过术后恢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