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牙齿出现松动感,就像手机电量变红提醒你该充电了——这是口腔健康在拉警报。不管是轻轻晃还是咬东西时明显松动,背后都藏着牙周、牙神经或外伤的问题,早重视、早处理,才能避免最后不得不拔牙。
牙周炎:悄悄啃食牙齿“根基”的慢性杀手
牙周炎像白蚁啃木头,专破坏牙齿周围的“地基”:平时没清干净牙齿,牙龈下面攒了牙结石,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会越变越深(医学上叫“牙周袋”),连支撑牙齿的骨头(牙槽骨)都会慢慢被腐蚀。这时候光补蛀牙没用,得先治牙周——先洗牙清理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再深入牙龈下把隐藏的菌斑、结石刮干净(龈下刮治)。临床上发现,配合辅助治疗后,牙周组织能慢慢恢复,牙齿也会重新变稳,之后再补蛀牙效果才好。
根尖周炎:牙神经发炎的“绝地反击”
如果蛀牙烂得太深,伤到了牙神经,你可能会感觉“牙齿变长了”——咬东西时疼得厉害,甚至碰一下都难受,这就是根尖周炎在作怪。得做根管治疗:用放大仪器精准清掉牙神经里的坏死组织,再把空腔严严实实填上。这种显微技术能找到隐藏的小分支根管,连钙化的脏东西都能清干净。治完要定期复查,等牙齿根部的炎症消了(比如拍片看阴影变小),才能恢复正常咬合。要是松动太厉害,可能得评估种牙,但能保牙尽量先保。
外伤松动:牙齿“撞骨折”后的急救法
意外摔撞、磕到硬东西导致牙齿松动,得分情况处理:轻度松动的话,用特殊装置把松动牙和旁边的牙固定在一起(牙周夹板),不让它晃;中重度松动的话,要调整上下牙的咬合,减少松动牙的压力。现在的固定夹板又稳又舒服,有数据显示,及时固定能大大提高牙齿留存率。治疗期间要吃软食,别啃苹果、咬坚果,给牙齿“养伤”的时间。
科学养护:让牙齿稳一辈子的终极秘诀
治完松动不是结束,得像养车一样定期“保养”:
- 定期查牙: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每年洗1-2次牙,把平时刷不到的牙结石清干净;
- 认真清洁:用牙线、冲牙器清理牙缝,别让食物残渣藏在死角;
- 减少磨损:晚上爱磨牙的人,戴防磨牙套保护牙齿;
- 补充营养:多吃含维生素C、钙的食物(比如橙子、牛奶),帮牙周组织修复。
要是治完后牙齿还总不舒服(比如怕凉怕热)、牙龈出血流脓,得赶紧去看医生——这些都是“复发信号”。
牙齿松动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长期忽视口腔健康的结果。不管是牙周炎、牙神经发炎还是外伤,及时治是保住牙齿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治完后的每一次刷牙、每一次查牙、每一口饭,都是在给牙齿“加固”。毕竟,牙齿要陪我们吃遍山珍海味,得用一辈子的细心去养护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