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等运动中,腕部损伤很常见,大多是跌倒时用手掌撑地导致的。运动医学专家建议分阶段处理,尤其是受伤后的前72小时(急性期),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恢复效果。记住“休息、冰敷、加压、抬高”这四个关键点,能有效控制炎症,减少二次损伤的可能。
初步损伤评估方法
先摸一摸痛点:比如摸“鼻烟窝”(手腕外侧的一个凹陷处),如果这个地方有明显压痛,要警惕舟状骨骨折。这时候要让手腕保持中立姿势,别乱动,防止伤得更重。 试试握东西:如果连握拳、拿杯子这样的基础动作都做不了,或者明显没力气,得去拍片子看看。 动一动手腕:在不疼的范围内活动手腕,正常人手腕的屈伸总范围约150度,如果活动范围比平时少了20%以上,最好找医生看看。 提醒一下,评估得等肿胀消得差不多了再做,不然结果不准。
分阶段损伤管理方案
第一阶段:刚受伤,先控制炎症(急性期,0-72小时)
冰敷要注意:用密封袋子装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在4-10℃),每次敷10-15分钟,两次之间至少隔2小时,别冻伤皮肤。 绑绷带的技巧:用弹性绷带螺旋式包扎手腕,压力维持在20-30mmHg左右就行,要经常看看手指有没有发麻、变紫的情况,防止绑太紧影响血液循环。 把手抬高点:受伤的手要抬到比心脏高10-15cm的位置,比如用几个枕头垫着前臂。
第二阶段:慢慢修复(亚急性期,伤后48-72小时)
可以热敷了:伤后48-72小时,能敷40℃左右的温毛巾,配合从手指往胳膊方向的按摩,帮助排出代谢废物。 练手腕的感知力:用握力球做旋转练习,每天3组,每组5-10分钟,以不疼为原则。 用药要注意:外用消炎止痛药得等皮肤没破损时再用,口服消炎药要听医生的建议,别自己调整用药间隔。
第三阶段:恢复功能(功能恢复期)
活动手腕:在不疼的情况下,慢慢做手腕的全范围运动,每天2次,每次5-8分钟。 练力量:用弹力带做阻力训练,先从低强度开始,每周训练量的增幅别超过10%,别贪快。 选对护腕:恢复运动时建议戴可调节压力的护腕,尽量选透气的材料,更舒服。
要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如果手掌外侧三个手指出现发麻、刺痛的感觉,提示可能存在正中神经受压,要做神经传导检查。如果手腕活动时突然出现卡住的情况,还伴随疼痛,要排查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可能需要做磁共振。
什么时候能重返运动?
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安静状态下疼痛评分≤1分(用VAS量表评估);2. 肿胀程度恢复到健侧的90%以上;3. 握力达到受伤前的80%;4. 关节活动度恢复到正常值的90%;5. 能用受伤的手做平板支撑保持30秒,没有不适。 恢复运动初期要戴护腕,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日常可以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配合Omega-3脂肪酸改善局部微循环,具体剂量要听医生建议。
总之,腕关节损伤不用慌,先按“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处理,再分阶段慢慢恢复,注意观察危险信号,达标后再重返运动,这样才能彻底恢复,避免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