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长了龋齿,留还是拔是很多人关心的口腔问题。其实不能“一刀切”,得综合看智齿的生长情况、蛀牙程度、对旁边牙齿的影响,还有治疗后的效果等因素。
一、能正常咬合的智齿,可尝试保留
如果智齿能和对面的牙齿正常“咬上”,咀嚼效率和普通牙齿差不多,能发挥90%左右的作用。这时候医生会用口腔X光片(曲面断层片)看蛀牙深度——要是蛀牙没伤到牙本质中层,喝冷热水也不会一直疼,用树脂补牙或者做嵌体修复,成功保住牙齿的概率有83%。这些保住的智齿大多能正常用5年以上,但之后每半年要拍次牙片复查,防止问题复发。
二、长得歪的阻生智齿,容易连累旁边牙齿
如果智齿长得歪(倾斜超过30度),属于“阻生智齿”,和旁边的第二磨牙之间会有缝隙,特别容易塞食物。数据显示,3年内旁边牙齿被蛀的概率高达76%,而且旁边牙齿的牙周组织(比如牙龈、牙槽骨)受损的风险是正常智齿的4倍多。这时候做锥形束CT(CBCT)能更清楚地看到旁边牙齿的牙槽骨有没有被吸收,帮医生判断要不要拔。
三、伤到牙神经的智齿,留着反而麻烦
如果蛀牙伤到牙本质深层,得重点看牙神经的状态。要是出现“自发疼”(没刺激就自己疼)、“夜间痛”(晚上疼得睡不着),或者疼得连带着半边脸、太阳穴都疼,可能是牙髓炎已经没法逆转了。这时候就算做根管治疗,成功的概率也不到60%,而且治疗后的牙齿会变脆,咬硬东西容易折,所以建议优先拔掉。
四、留还是拔?算清“经济账”和“功能账”
如果选择留,费用主要包括:补牙(300-1500元)、每年定期检查维护(约200元),万一出现继发蛀牙或牙髓炎,还要额外花钱。如果选择拔,普通拔牙费用200-1500元;要是智齿长得特别深、特别歪(比如埋在牙龈里),拔起来更复杂,费用2000-3000元,再加术后吃消炎药、漱口的费用。另外,能保住的智齿可以正常咬合,拔了之后,旁边的牙齿需要3-5年时间慢慢适应,代偿咀嚼功能。
五、发现蛀牙别拖延,术后护理要做好
发现智齿有蛀牙,最好3天内(72小时)去看牙医。拖得越久,风险越大——可能引发急性根尖周炎(48小时内就会扩散,疼得更厉害)、冠周炎(阻生智齿周围的牙龈发炎肿胀),严重的还会引发面部间隙感染,甚至危及生命。不管是补牙还是拔牙,术后要注意:24小时内用冰袋敷脸颊(每次15分钟,间隔半小时);前3天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粥、软面条、汤);用抗菌漱口水漱口7天(别用力吐);1周内别用拔牙侧咬硬东西,也别舔伤口。
六、没症状但长得歪的智齿,要不要提前拔?
有些智齿虽然没疼过,但长得位置不对(比如倾斜、阻生、埋在骨头里),最新的口腔指南建议:25岁以上的人可以考虑预防性拔除;要先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比如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能不能耐受手术);要做牙齿矫正的人,矫正前一定要检查智齿,避免矫正后智齿顶歪前面的牙齿;年纪大的人(比如60岁以上)要权衡风险,比如有没有骨质疏松、凝血功能问题,再决定要不要拔。
总的来说,智齿有龋齿时,留还是拔得“量齿定制”——能正常咬合、蛀牙浅、不影响旁边牙齿的,可以尝试保留;长得歪、伤到牙神经、连累旁边牙齿的,建议拔掉。关键是早发现早处理,定期做口腔检查,别等疼得受不了再找医生,不然不仅遭罪,治疗成本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