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摄入软饮料可能会增加临床抑郁症风险,原因在于其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且女性面临尤其高的风险。
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JAMA Psychiatry)中报告称,细菌埃格特氏菌(Eggerthella)丰度的显著增加尤为关键。他们认为研究结果为针对微生物组构成的抑郁症干预措施提供了空间。
减少软饮料摄入的政策也可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风险,尤其对脆弱人群。
法兰克福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Frankfurt)的沙米莉·埃德温·塔纳拉贾(Sharmili Edwin Thanarajah)博士及其同事表示:“这些发现强调了饮食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并凸显肠道微生物组是关键的中介因素。观察到的性别特异性效应表明,需要制定量身定制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鉴于全球软饮料消费量不断上升,专注于通过税收、教育和营销限制来减少摄入的公共卫生政策至关重要。”
软饮料已被证实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指向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过量的简单糖类(如葡萄糖和果糖)可能通过促进促炎细菌、削弱肠道屏障完整性和损害黏膜免疫来扰乱肠道微生物组。
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和糖精)以及防腐剂(如苯甲酸盐和山梨酸盐)可能进一步破坏肠道微生物平衡。
因此,将肠道微生物组与软饮料摄入和重度抑郁症(MDD)之间的关联归因于微生物组变化具有合理性。研究人员通过比较405名MDD患者和527名健康对照者(年龄18至65岁,从普通人群和初级医疗机构招募)探索了这种关联。每组中约三分之二为女性。
软饮料摄入量增加与α多样性降低相关,表明微生物分类群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下降,但其与MDD诊断或症状严重程度无直接关联。
然而,软饮料摄入量确实能预测MDD诊断整体情况,在女性中效应更强(比值比OR分别为1.081和1.167),同时也预测了症状严重程度。
在女性群体中,软饮料摄入与埃格特氏菌(Eggerthella)丰度增加相关,但与另一种研究人员认为可能相关的细菌——Hungatella——无关联。
中介分析证实,埃格特氏菌显著介导了软饮料摄入与MDD之间的关联,解释了诊断效应的3.82%和症状严重程度效应的5.00%。
研究人员总结道:“我们的发现支持摄入量增加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构成与抑郁症相关的观点。”
“应将饮食评估和咨询纳入预防指南,以及针对抑郁症症状患者的常规评估中。营养咨询和减少软饮料摄入的干预措施应作为抑郁症治疗的补充。”
“此外,这些发现支持通过限制软饮料可得性和营销的政策,例如对含糖饮料征税、限制学校销售以及规范面向青少年的广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