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神经学专家发出警示:普遍存在的一种睡眠习惯可能对大脑造成实质伤害,并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在TikTok平台发布的视频中,执业医生Dr Baibing Cheng(网络昵称Dr Bing)指出,顽固性打鼾可能反映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这位医生解释称,打鼾尤其是夜间响亮的持续性打鼾,可能意味着睡眠期间呼吸出现反复停止。这种现象会导致大脑供氧间断,引发血管微损伤,这种损伤与隐匿性中风乃至未来痴呆症风险升高直接相关。
他特别强调:"打鼾会实质性改变大脑结构。核磁共振研究显示,频繁打鼾者会出现记忆与认知控制区的灰质流失。随着打鼾程度加重,包括海马体在内的关键记忆区域会出现萎缩——这正是造成日间思维迟缓和注意力障碍的元凶。"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睡眠质量的破坏。即使未达到临床确诊标准,单纯打鼾也会干扰深度睡眠的N3阶段。医生解释说,打鼾震动会造成脑部觉醒(即使本人无意识),导致修复性睡眠不足,阻碍大脑夜间代谢废物的清除机制。
这一警示得到多项科学研究的支撑。2021年《睡眠》期刊发表的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水平显著升高,这种病理改变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特征。主导该研究的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Stephen Robinson教授指出,中年时期出现的睡眠呼吸障碍,与老年阶段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呈显著相关性。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列举了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夜间症状:呼吸中断、喘息噪音、频繁惊醒、响亮打鼾。日间则表现为严重嗜睡、注意力障碍、情绪波动及晨起头痛。建议当自身或他人观察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进行专业评估。NHS特别强调,未经治疗的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引发严重的系统性健康问题。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