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事们,我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的克里斯托夫·迪纳。通常我在月度视频中聚焦神经学单一主题,本次虽以中风为主,但另发现两项重要研究愿与诸位分享。
坎地沙坦与偏头痛预防
首先讨论偏头痛预防。现有CGRP单克隆抗体及吉泮类药物虽高效耐受性好,但价格昂贵,临床仍需经济型口服疗法。《柳叶刀-神经病学》刊载挪威随机双盲对照研究:477例发作性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8毫克或16毫克坎地沙坦。3个月后,两种剂量均显著降低患者月均偏头痛天数,疗效优于安慰剂。
治疗耐受性极佳,最常见副作用为头晕。该发现拓展了CGRP靶向药物外的治疗选择。坎地沙坦妊娠期禁用,其适用人群应为合并高血压的偏头痛患者。
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术 vs 安慰剂手术
第二项研究聚焦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既往缺乏分流术获益的随机证据。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99例患者随机接受分流术,其中半数分流管开放,另半数保持闭合。
3个月后,分流管开放组步态功能显著改善,但膀胱功能与认知障碍无差异。3个月观察期可能过短,不足以体现后两项终点效益。常见副作用包括硬膜下血肿(12%)及体位性头痛(59%)。此为首个随机试验证实分流术对NPH患者的确切益处。
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左旋多巴与脑出血微创手术
转至中风核心议题:即使成功实施系统性溶栓,缺血性中风患者仍存再闭塞风险。中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纳入832例4.5小时内患者,对比强效抗血小板药替罗非班与安慰剂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
主要终点为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者比例:替罗非班组达66%,安慰剂组为55%。但替罗非班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上升,未增加死亡率。需警惕的是,另两项同类药物研究未显示缺血性中风获益,且本研究出血风险升高——当前首要原则是避免伤害,故不建议在溶栓患者中使用此类药物。
次项研究涉及中风康复。既往小型研究探索左旋多巴对缺血性中风康复的潜在价值。ESTREL研究纳入610例患者,随机给予左旋多巴或安慰剂治疗39天(《JAMA》发表),结果显示运动功能多维度指标均无改善,此疗法或可终止探索。
最后讨论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神经外科清除术。ENRICH研究证实微创手术改善预后,但美国MIND研究(236例)因未见脑出血患者获益而提前终止。关键差异在于:MIND研究70%患者为深部出血,ENRICH仅30%。微创干预可能仅对脑叶出血患者显现效益。
同事们,我探讨了偏头痛预防、正常压力脑积水、缺血性中风、脑出血及中风康复领域的新研究。我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的克里斯托夫·迪纳,感谢聆听。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