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筛查无症状心房颤动(AF)的突破性研究显示,通过基于贴片的持续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可帮助提高中高危卒中风险人群的AF诊断率。若该方法能长期提升AF检出率及抗凝药物使用率,或可有效降低卒中发生。这项平行组、非盲法、远程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5040名65岁以上(平均年龄78岁)CHA2DS2VASc评分男性≥3分、女性≥4分且无AF或房扑病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配至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2520)或干预组(n=2520)。干预组通过邮政邮寄并回收ECG贴片,连续使用14天。研究显示,中位CHA2DS2VASc评分为4分,47%为女性。
2126名参与者实际使用贴片后,检测到4.2%(89人)存在AF,其中55%患者AF负荷低于10%。随访2.5年后,干预组AF发生率为172例(对照组136例)(比例比:1.26;95%CI:1.02-1.57;P=0.03)。同时,干预组口服抗凝药暴露时间达1.63个月(95%CI:1.50-1.76),显著高于对照组1.14个月(95%CI:1.01-1.26)(差异:0.50个月;95%CI:0.24-0.75;P<0.001)。两组中风发生率分别为2.7%(干预组69例)和2.5%(对照组64例)(率比:1.08;95%CI:0.76-1.53)。值得注意的是,ECG贴片还检测出高级房室传导阻滞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并通过紧急反馈机制促使GP及时治疗。
研究者指出,虽然ECG贴片筛查使AF诊断率在2.5年内提升幅度有限,但对预防中风事件的实际影响仍存局限性。
参考文献
Wijesurendra R等人,《JAMA》2025年发表,DOI:10.1001/jama.2025.15440。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