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阻塞或狭窄导致的心血管病理状态。当动脉内壁形成粥样斑块时,会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和管腔狭窄,进而影响心脏供氧能力。若病情持续发展,心肌将无法获得足够含氧血供,可能突发剧烈胸痛甚至心肌梗死。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核心病因。斑块突然脱落可能引发急性血栓,导致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研究显示,亚洲人群保持BMI<23kg/m²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风险因素分析
不可控因素
- 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病者风险增加50%
- 年龄: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呈指数增长
- 性别:男性风险较高,绝经后女性风险等同男性
可控因素
-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5项中满足3项):
- 腰围超标(男≥90cm/女≥80cm)
- 高血压(≥130/85mmHg)
- 空腹血糖≥110mg/dL
- 甘油三酯≥150mg/dL
- HDL胆固醇(男<40mg/dL/女<50mg/dL)
- 高血压诊断阈值:140/90mmHg以上,需特别注意钠盐摄入控制。
- 慢性压力源:长期抑郁、情感压抑、社交孤立等心理因素风险提升40%。
临床症状
典型心绞痛表现为:
-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2-3分钟)
- 左上肢/下颌放射痛
- 运动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
其他警示症状包括:
- 活动耐量下降
- 阵发性呼吸困难
- 晕厥前兆
- 无意识心脏骤停
诊断方案
建议采用多模态诊断体系:
- 心电图基础筛查
- 运动负荷试验
- 超声心动图
- 冠状动脉CTA
- 有创冠脉造影(金标准)
治疗路径
- 生活方式干预:
- 每日盐摄入<5g(约1茶匙)
- 烹调油用量<25g/日
- 戒烟后10年心血管风险可降至常人水平
-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
- 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
- β受体阻滞剂
- 降脂药物(他汀类)
- 介入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支架植入)
- 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
预防策略
建议实施阶梯式预防:
- 饮食管理:每日摄入600克新鲜蔬果
- 运动处方: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
- 戒烟干预: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
- 心理调节:正念冥想可降低30%应激反应
2024年4月更新版指南特别强调,每日20分钟规律运动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5%,建议将运动干预纳入慢性病管理常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