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新西兰的重大研究揭示了流行接触性运动与长期脑部健康之间令人担忧的联系。对部分运动员而言,职业生涯的代价可能数十年后才会显现——且出乎意料。
我们已知规律运动益处显著——它能强健心脏、骨骼、肌肉,甚至改善情绪。但科学家如今发出警示:某些运动可能留下隐性损伤,这些损伤需经漫长岁月方显端倪。这正是研究团队在《施普林格·自然》期刊新发表报告中着力探究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数千名前运动员医疗史的深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令人不安的规律:参与某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可能提升罹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痴呆)的风险。
橄榄球对大脑的隐形伤害
奥克兰大学研究团队追踪了1950年至2000年间在省级或更高水平参与橄榄球运动的近13000名男性,将其数据与240万同龄及背景相似的新西兰民众进行比对。
研究目标在于:探明长期暴露于橄榄球运动的体能负荷是否对大脑产生持久影响。
结果明确显示:与普通人群相比,前运动员罹患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高出22%。
“具体而言,每千名运动员中有65人患病——非运动员群体仅52人——这意味着在研究周期内,每千人额外增加13个病例,”首席作者弗朗西丝卡·安斯解释道。
橄榄球运动中,大脑风险并非均等分布。奥克兰大学研究指出,某些位置球员(如后卫)因频繁承受重复撞击,长期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显著提升。
某些球员面临更高风险
运动员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证实,比赛层级与场上位置会大幅提高风险:
• 精英级与国际级选手比业余选手更易受损
• 后卫(常处于高速高冲击角色)比前锋更易受影响
风险亦随职业生涯长度及参赛场次递增。结论明晰:撞击次数越多,风险越高——创伤与长期脑损伤间存在确切关联。
不仅限橄榄球:其他运动呈现相同模式
此现象并非孤例。苏格兰针对31名前橄榄球运动员的尸检研究显示,68%存在慢性创伤性脑病(CTE)迹象,这种进行性脑部疾病由重复头部创伤引发。
与此同时,美国研究人员对130名拳击手和综合格斗选手的调查(发表于《神经病学》杂志)揭示:大脑结构与认知功能出现缓慢但持续的退化——这常是CTE的早期征兆。
上述结果指向严峻结论:即便时隔多年,重复头部撞击仍会对大脑造成严重损害。
在不放弃运动的前提下保护球员
运动员如何既能持续热爱的运动,又不牺牲脑部健康?
研究人员提出实用建议:
• 不仅在比赛中,训练中亦需最大限度减少头部撞击
• 严肃对待脑震荡并严密监测康复进程
• 向运动员普及潜在长期风险
部分改进措施已在实施:降低擒抱高度、采用智能装备监测撞击、强化教练与球员的脑部安全培训。
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橄榄球及其他接触性运动的长期影响。通过更精准理解大脑对重复冲击的反应机制,未来或可构建更安全的竞技环境——在守护运动员健康的同时,不减对运动的热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