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过轻的年轻女性面临月经紊乱、不孕、免疫功能下降及骨密度长期衰退等多重健康风险。过去二十年间,日本20至39岁女性体重过轻比例持续上升且未见改善,这一趋势引发对长期健康影响的担忧。研究表明,偏瘦体型与饮食习惯改变、神经性厌食症等疾病以及肠道微生物失衡密切相关。既往研究显示体重过轻和超重人群的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低于正常体重者,但日本年轻体重过轻女性的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尚未明确。
日本藤田医科大学临床营养学系主任Katsumi Iizuka教授与共生解决方案公司(Symbiosis Solutions Inc.)的Hiroaki Masuyama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聚焦探究日本年轻体重过轻女性的体型特征、饮食模式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关联。该研究重点分析体重过轻群体与正常体重指数(BMI)女性的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相关成果已于2024年10月17日发表在《营养素》期刊第17卷第20期。Iizuka教授指出:"此前尚未深入研究日本年轻女性体重差异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若能明确体重过轻与正常体重女性的微生物差异,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或可提升肠道微生物健康,进而改善体重状况。"
研究团队对40名体重过轻女性(首次就诊BMI低于17.5)与40名年龄匹配的正常体重女性(BMI 18.5至25)进行观察比对。体重过轻组来自藤田医科大学营养诊所,对照组则由共生解决方案公司(东京)数据库筛选。研究人员采用标准化试剂盒采集粪便样本,并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评估饮食模式。
有趣的是,两组饮食模式未呈现显著差异。但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体重过轻女性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且与炎症相关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红斑梭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含量升高;而正常体重组则富含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柔膜菌属(Dorea)等有益菌群。Iizuka教授强调:"20-39岁日本女性中,体重过轻群体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程度大于正常体重群体,且差异主要源于微生物组成而非饮食模式。体重过轻者表现出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及促炎相关菌群富集特征。"
这些发现表明,解决体重过轻问题时肠道健康与热量摄入同等重要。Iizuka教授解释道:"除关注能量总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外,主动增加膳食纤维和发酵食品摄入,或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促进体重改善。"谈及研究的长期意义,他补充道:"结合膳食调查数据与肠道微生物分析,未来或能不仅评估食物中的营养素与能量,还可评价进食后肠道内的消化代谢质量。"
随着全球对肠道健康关注度持续提升,该研究为日本体重过轻女性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