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卫生部表示,2020年至2024年间,共有12名患者接受了因心脏骤停死亡者捐献的肾脏,该实践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此类捐献被称为循环停止后器官捐献(DCD),与传统的脑死亡后捐献不同。DCD发生在心脏不可逆停止跳动、血液循环和组织供氧永久中断之后,即循环死亡。卫生部指出,新加坡首例肾脏DCD手术于2016年完成,"在成功试点项目后,肾脏DCD于2024年在全国推广"。
虽然DCD在新加坡相对较新,但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此类捐献数量正持续增长。在亚洲,韩国——其器官捐献体系几乎完全依赖脑死亡捐献者——于10月16日宣布首个国家计划,允许患者心脏停止后进行器官捐献,以缓解严重的移植短缺问题。
卫生部表示,肝脏、肺脏、胰腺和心脏等其他器官在循环死亡确认后也可用于移植,但新加坡尚未开展此类手术。此前,新加坡的DCD仅限于角膜、皮肤、心脏瓣膜和髂血管(为骨盆、生殖器官及腿部供血的血管)等组织捐献。
卫生部强调,仅在医生评估认为患者积极治疗已无效、且近亲属决定选择临终关怀并撤除包括重症监护室呼吸支持在内的积极治疗后,才会考虑肾脏DCD。此举也为近亲属提供了实现逝者捐献意愿的途径——当脑死亡后捐献不可行时,仍可完成肾脏移植。
根据新加坡《人体器官移植法》,所有21岁及以上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均纳入强制器官捐献体系,除非已主动退出。截至2025年6月,新加坡器官移植等待名单上有近580名患者,其中412人等待肾脏移植。2024年完成46例已故捐献者肾脏移植和57例活体捐献者移植;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2例和24例。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过去五年中,肾脏移植等待名单上的患者仅有不足10%获得已故捐献者移植,平均等待时间约九年。尽管这些举措使更多患者受益,新加坡的器官移植率仍有提升空间。"
该发言人补充称,卫生部与国家器官移植单位(NOTU)将持续鼓励公众支持器官捐献,例如通过公众教育活动转变社会对器官捐献的认知。NOTU目前正在推进的举措包括年度"生命延续节",鼓励参与者——尤其是年轻人——通过设计与征文比赛表达对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思考。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心肺移植部高级临床移植经理柯嘉丽指出,对于循环停止后的心脏捐献,需采用特殊方案和技术在移植前评估与复苏心脏。"然而,当心脏骤停在医院内突发且意外时,事件的不可控性意味着心脏无法及时保存用于移植。"她补充道,海外部分机构正探索对可控DCD捐献者(即重症监护或急诊科中无整体治疗益处的危重患者,在计划撤除生命支持后进行器官获取)的心脏复苏与评估技术,"但这是高度专业化的操作,与使用意外心脏骤停逝者心脏完全不同。"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