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njay Gupta医生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6日 东部时间凌晨6:00
(作者按语)作为神经外科医生,25年来我亲历无数疼痛案例。过去三年深入研究疼痛机制,发现运动疗法和内源性镇痛系统对慢性疼痛管理具有突破性价值。本文节选自9月2日即将出版的著作《疼痛并非不可避免》,更多内容请关注9月7日晚8点CNN纪录片特别报道。
药物之外的天然镇痛机制
当家庭出现头痛或肌肉酸痛时,人们通常会选择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或萘普生(统称NSAIDs)。对乙酰氨基酚(泰诺)虽非抗炎药,但退烧温和且对胃刺激较小。而在临床环境中,从牙科局麻到术后镇痛,我们习惯依赖外部药物干预。但科学研究正在揭示:人体本身存在复杂的生化系统,其内源性镇痛机制的潜力远超现有认知。
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血液系统等每个器官都具备痛觉感知与调节的双重功能。这种精妙系统在急性创伤时尤为显著——多年前我被围栏刺穿时,尚未接受任何医疗处理就已感受到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启动。疼痛呈波动式消退,母亲的到来不仅带来情感慰藉,更触发了生理层面的实质缓解。
社会支持系统对疼痛耐受力有显著影响。我清楚记得孩子第一次接种疫苗时,本能地通过语言安抚和肢体接触减轻其不适。最新脑科学研究证实,音乐疗法或朋友来电等正向刺激能激活大脑痛觉处理通路,这种神经可塑性训练是疼痛康复的重要组成。
内源性阿片系统:与生俱来的镇痛工厂
吗啡类药物虽强大,但人体自产的内源性阿片物质(如内啡肽)同样具备卓越功效。这个由"内源"与"吗啡"组合而成的术语,揭示了生命自愈机制的精妙设计。运动(如慢跑)时分泌的内啡肽不仅能缓解疼痛,更能产生愉悦感,这种"跑者高潮"现象正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协同作用的典范。
圣路易斯大学转化神经科学研究所Daniela Salvemini教授指出:"极端应激下,去甲肾上腺素和内源性阿片物质的爆发式分泌,是自然界最强效的镇痛机制。"这种进化赋予的应急方案,能让受伤士兵或事故伤者暂时屏蔽剧痛直至脱离危险。
镇痛新认知:从RICE到MEAT
曾被奉为圭臬的RICE疗法(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正在被重新评估。基于最新炎症机制研究,长期抑制炎症反应反而会延缓组织修复。当前主流建议转向MEAT疗法(运动、锻炼、镇痛、治疗):
运动:微动改善血流,激活组织修复因子
锻炼:疼痛缓解后渐进式恢复功能
镇痛:谨慎使用天然替代物(姜黄、辣椒素)
治疗:物理治疗、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等综合干预
热敷适用于慢性肌肉痛(促进血流),冷敷适合急性损伤(72小时内),但均需注意皮肤保护,单次不超过20分钟。
非阿片类药物新进展
新型钠通道阻滞剂
FDA最新批准的Journavx(suzetrigine)开创了非阿片类镇痛药新纪元。该药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特定钠通道,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实现镇痛。其研发灵感源自巴基斯坦一个痛觉缺失家族的基因研究,代表疼痛治疗的重大技术突破。
抗抑郁药新用途
文拉法辛等SNRIs类药物对慢性腰痛(中等证据)、骨关节炎(低证据)具有改善作用,但需要4-6周起效,且需严格监控副作用。
医疗干预全景图
- 神经调控:脊髓电刺激、经颅磁刺激(TMS)对纤维肌痛有效
- 再生医学:富血小板血浆注射(PRP)、间充质干细胞疗法
- 创新技术:体外冲击波疗法促进血管新生,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疼痛
(书籍信息及版权说明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