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外泌体会成为下一个重大突破吗?

ARE EXOSOMES THE NEXT BIG THING????? | by Dr | Medium

美国英语生物技术
新闻源:unknown
2025-08-23 20:14:50阅读时长2分钟644字
外泌体健康创新治疗载体骨骨折愈合脑部疾病疗法癌症诊断骨再生眼病治疗临床转化精准医学

内容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外泌体作为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在再生医学、靶向药物传递和癌症诊疗中的革命性作用。从1983年发现历程到跨血脑屏障的治疗潜力,重点解析其作为骨组织修复促进剂、生物标志物载体及液体活检工具的多维度应用,并探讨其内容物异质性带来的临床转化挑战。

外泌体究竟是病毒还是外泌体的争议促使我深入探索这一纳米级生命单元。当我查阅文献时,这种原本被称为"细胞垃圾袋"的微小囊泡正在颠覆干细胞再生领域。

1983年Johnstone首次发现这类被称为"外泌体"的细胞外囊泡(EVs),其本质是所有细胞分泌至胞外液的膜包被囊泡。通过早期内体形成的多囊体(MVB)向腔内出芽,最终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外泌体具有30-150nm的粒径范围,其脂质双层由胆固醇、鞘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构成,内含调控信号通路的蛋白质和微小RNA。

EXOSOME SYNTHESIS AND USES

图1:外泌体合成机制及应用前景

凭借脂质双层结构的药物保护能力与靶向特性,外泌体正在成为创新治疗载体。来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已在小鼠实验中显著促进骨骨折愈合。其纳米尺寸更可穿透血脑屏障,为阿尔茨海默症等脑部疾病提供新疗法。

STRUCTURE OF EXOSOME (P.Akuma et al 2019)

图2:外泌体结构(P.Akuma等,2019)

特别在癌症领域呈现双重特性: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加速肿瘤滋养,但这一特性却催生了革命性液体活检技术。吉田(Yoshioka)团队2014年开发的Exoscreen法已实现血液中外泌体的精准捕获,将结直肠癌诊断推进至分子层面。

尽管外泌体展现出骨再生、眼病治疗等多领域应用前景,其临床转化仍面临重大挑战——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内容物存在显著异质性,且微环境变化会引发分子组分的动态调整。当前学界正聚焦其可变性机制研究,期待近期在精准医学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