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Colibactin-producing E. coli linked to higher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FAP patients | EurekAlert!

硒与微生态 / 来源:www.eurekalert.org日本 - 英语2025-08-23 19:37:30 - 阅读时长2分钟 - 667字
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机构研究发现,携带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FAP)患者的结直肠癌病史发生率是未携带者的3.25倍。该菌通过诱导DNA损伤和炎症反应加速遗传易感个体的肿瘤进展,建议通过菌群干预等新策略预防遗传性癌症。
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直肠癌肠道菌群DNA损伤炎症因子癌症风险菌群筛查靶向干预遗传性肿瘤防治
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

研究团队发现,携带产colibactin毒素的大肠杆菌(pks+ E. coli)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其结直肠癌病史发生率是未携带者的3.25倍。该成果发表于《eGastroenterology》,揭示肠道菌群可能加剧遗传易感人群的癌症风险。

核心发现

  1. 高流行性:该菌在研究群体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吸烟者中检出率更高
  2. 手术影响:既往接受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未检测到pks+大肠杆菌,表明完整肠道环境是定植必要条件
  3. 组织变化:携带菌株的腺瘤呈现更显著的DNA损伤标志物和IL-6炎症因子升高

研究设计

2018-2019年间,研究者对75例未接受结肠手术的FAP患者进行了内镜活检,检测其结肠息肉及周围黏膜中的pks+大肠杆菌。通过病理切片可见,携带该菌的息肉(图A-C)呈现高级别管状腺瘤特征,并在隐窝结构中检测到革兰氏阳性/阴性染色细菌。

临床意义

研究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遗传性癌症的关联机制。产colibactin毒素通过DNA烷基化损伤和促炎信号通路,加速FAP患者本已脆弱的结肠上皮癌变进程。建议对高风险人群开展粪便/黏膜菌群筛查,并探索益生菌、噬菌体等靶向干预手段。

研究展望

作者提出三大应用方向:

  1. 开发菌群靶向预防策略(益生菌/抗生素/噬菌体)
  2. 建立基于菌群检测的早筛体系
  3. 针对colibactin诱导的DNA损伤开发新型治疗方案

该研究为遗传性肿瘤防治开辟新路径,但需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验证结果。期刊《eGastroenterology》已收录该成果并被PubMed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产科利巴克汀大肠杆菌与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升高相关产科利巴克汀大肠杆菌与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升高相关
  • 人体微生物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人体微生物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微生物群系:健康、疾病、衰老与肠道健康微生物群系:健康、疾病、衰老与肠道健康
  •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新进展与未来方向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 为何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益却对克罗恩病有害?为何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益却对克罗恩病有害?
  • 法国比奥科迪克斯公司投资3000万欧元入股比利时微生物组治疗创新企业MRM健康公司法国比奥科迪克斯公司投资3000万欧元入股比利时微生物组治疗创新企业MRM健康公司
  • 肠道健康食物的三大共同特征肠道健康食物的三大共同特征
  • 膳食蛋白质多样性消化过程揭秘膳食蛋白质多样性消化过程揭秘
  • 微生物组的潜力 | 武田制药微生物组的潜力 | 武田制药
  • 并非所有蛋白质都生而平等:不同食物如何影响消化和肠道健康并非所有蛋白质都生而平等:不同食物如何影响消化和肠道健康
  • 脆弱性引发肠道失衡,增加术后胃肠风险脆弱性引发肠道失衡,增加术后胃肠风险
  • 脆弱性加剧肠道菌群失衡并增加术后胃肠风险脆弱性加剧肠道菌群失衡并增加术后胃肠风险
  • 肠道中沙门氏菌与酵母的病理性共生关系肠道中沙门氏菌与酵母的病理性共生关系
  • 帕金森病与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模式相关联帕金森病与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模式相关联
  • 肠道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微生物组与皮肤的奇妙联系肠道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微生物组与皮肤的奇妙联系
  • 间歇性禁食对肠道健康的作用间歇性禁食对肠道健康的作用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