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尿液培养是否必要以识别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
发布于2025年10月31日上午9:44
伊芙·格拉齐尔博士和伊丽莎白·科博士
尿液检测有助于确定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类型,以便医生开具正确的抗生素。Getty Images
Q: 我曾多次患上尿路感染,熟悉症状。最近一次去急诊时,医生表示需要先做尿液培养才能开始治疗,这导致我多难受了一天才获得所需药物。请问这是为什么?
A: 对于幸运地不知晓的人来说,尿路感染(UTI)是由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并定植引起的常见感染。细菌通过尿道——连接膀胱以便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进入人体。细菌可沿此管道上行至膀胱,快速繁殖引发感染,并可能扩散至连接膀胱与肾脏的输尿管,最终累及肾脏。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E. coli)。作为肠道的自然共生菌,大肠杆菌随排便排出体外。由于尿道邻近肛门和生殖器区域,卫生疏忽或性接触极易使细菌进入泌尿道。某些医疗操作、导尿管使用,或膀胱阻塞(如肾结石或前列腺肥大)会增加感染风险。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的荷尔蒙变化削弱阴道保护性菌群,同样提升患病概率。
尿路感染症状包括尿液浑浊、颜色异常加深或散发强烈刺激性气味。患者常出现急迫排尿感但尿量极少,排尿时伴有灼烧感或疼痛,部分人伴随腹痛。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感染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躯体症状,却引发神志混乱甚至认知障碍。
若未及时治疗,尿路感染可能发展为肾感染,症状包括发烧、寒战、疲劳、恶心及呕吐,属于需紧急处理的医疗状况。正因肾感染风险,医生必须通过尿液培养确认致病菌后才开具抗生素。
治疗尿路感染既有好消息也有挑战。抗生素通常极为有效——症状多在1-2天内缓解,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为确保用药精准,医生需先通过尿液检测明确致病菌种,并筛查其耐药性,从而排除无效药物,选择针对性抗生素。
这也凸显了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即使症状好转也不可擅自停药。此举能彻底清除细菌,防止“反弹”感染,同时避免因用药中断加剧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
• 伊芙·格拉齐尔博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UCLA Health)内科医生兼医学副教授。伊丽莎白·科博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内科医生兼医学助理教授。问题请发送至askthedoctors@mednet.ucla.edu。
© 2025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由Andrews McMeel Syndication发行。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