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si Ng 等
机构:新加坡杜克-国大学医学院等13家机构
期刊:《国际分子科学杂志》2025年第26卷第17期
DOI:10.3390/ijms26178334
摘要
脑出血(ICH)仍是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卒中类型。本研究通过前瞻性收集杜克大学医院24小时内就诊的自发性幕上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血样,首次系统性探索性腺激素与神经炎症蛋白水平变化与6个月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纳入40例患者(男女、种族比例匹配),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
主要发现:
- 不良预后组(mRS 4-6)的CRP对数比值(LR)显著升高(p=0.013),而IL-6(p=0.026)和Surfprotd(p=0.036)LR显著降低
- 多因素回归模型(校正种族和性别)显示:CRP升高(p=0.02)、IL-6(p=0.035)和Surfprotd(p=0.041)LR均与不良预后相关
- 性腺激素水平未显示与预后的显著相关性
- 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可能是预测ICH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但需要更大规模研究验证
引言
脑出血占美国卒中住院病例的10-30%,30天死亡率超40%。尽管临床试验多聚焦血肿体积控制,近年研究证实神经炎症与系统性炎症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首次同时分析急性期性腺激素与炎症蛋白谱,旨在发现潜在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结果
基线特征
- 不良预后组(n=20)血肿体积显著高于良好预后组(14.72 vs 43.70 cm³, p=0.003)
- 第1天和第2天血清标志物浓度比较显示:
- 不良预后组第1天孕酮(0.72 vs 0.37 ng/mL, p=0.014)和CRP(2.96 vs 2.44 mg/dL)升高
- 第2天CRP(9.7 vs 3.51 mg/dL, p<0.001)和IL-6(10.55 vs 4.93 pg/mL, p=0.005)显著升高
炎症标志物动态变化
采用对数比值(LR=Log2(Day2/Day1))分析:
生物标志物 | 良好预后LR | 不良预后LR | p值 |
---|---|---|---|
CRP | 0.68 | 1.72 | 0.013 |
IL-6 | 0.40 | -0.49 | 0.026 |
Surfprotd | 0.04 | -0.20 | 0.036 |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RP(OR=2.037)、IL-6(OR=0.490)和Surfprotd(OR=0.073)LR均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均p<0.05)。
讨论
研究发现
- 炎症标志物的作用
- CRP和IL-6浓度变化与不良预后的强相关性(AUC=0.72)
- Surfprotd首次被发现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OR=0.073)
- 性腺激素的作用
- 未发现性腺激素与预后的显著关联(可能与样本量或测量时机有关)
- 发现孕酮与IL-6存在显著负相关(r=-0.38, p=0.012)
研究局限性
- 样本量小(仅40例)
- 仅测量前48小时血清标志物
- 缺乏健康对照组
- 未进行多重比较校正
方法学亮点
- 动态指标构建
- 采用对数比值(LR)而非绝对浓度,更灵敏反映动态变化
- LR计算公式:Log2(Day2/Day1)
- 统计学处理
- 使用Benjamini-Hochberg法校正多重比较
- 分层回归模型校正种族、性别等混杂因素
临床意义
- 生物标志物应用
- CRP、IL-6和Surfprotd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候选标志物
- 第2天CRP≥5.24 mg/dL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达76%
- 治疗启示
- 提示抗炎治疗(如IL-6受体拮抗剂)的潜在价值
- Surfprotd可能成为新型治疗靶点
结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炎症蛋白动态变化与脑出血预后的显著关联,尤其是CRP、IL-6和Surfprotd的预测价值。未来需更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验证,并探索基于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