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无已知心血管疾病史的心理健康障碍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尤其是新发心力衰竭。这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的研究指出,患有心理健康障碍但无已知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All of Us研究计划数据,该计划聚焦种族和民族多元化的美国成年人群。队列纳入2018年至2022年7月期间无既往心血管病史的成年人。研究评估的心理健康障碍包括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心血管事件涵盖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复合心血管结局则包含全部三类事件。研究对象随访至确诊或2022年7月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类心理健康障碍患者相较于无自述病史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
分析共纳入119,74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3.0岁,标准差16.8岁;65.7%为女性),其中28.7%、20.9%、3.7%和7.4%分别报告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36.4%的参与者自述有心理健康障碍病史。心理健康障碍患者群体中女性比例更高、平均年龄更小、平均身体质量指数更高,且糖尿病与吸烟率更高,但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率较低。该群体中白人参与者比例更高,且教育水平较低(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
每1000人年粗发病率总体为:卒中0.27(95%置信区间0.21-0.33)、心肌梗死3.17(95%置信区间2.96-3.37)、心力衰竭6.11(95%置信区间5.83-6.39)、复合结局8.69(95%置信区间8.36-9.03)。在模型1至3中,所有心理健康障碍均与心力衰竭和复合心血管结局风险显著升高相关。抑郁症在所有模型中均增加卒中风险。在模型1中,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心肌梗死风险更高,但调整临床风险因素的模型2显示焦虑症关联不再显著,而在完全校正吸烟状况的模型3中,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显著性亦消失。
模型3中心力衰竭风险比如下:
- 抑郁症:1.25(95%置信区间1.12-1.38)
- 焦虑症:1.28(95%置信区间1.12-1.45)
- 双相情感障碍:1.57(95%置信区间1.24-1.98)
- 创伤后应激障碍:1.40(95%置信区间1.16-1.68)
模型3中复合心血管结局风险比如下:
- 抑郁症:1.22(95%置信区间1.11-1.34)
- 焦虑症:1.26(95%置信区间1.12-1.41)
- 双相情感障碍:1.38(95%置信区间1.11-1.72)
- 创伤后应激障碍:1.38(95%置信区间1.17-1.62)
模型3显示,女性在每种心理健康障碍中复合心血管结局发生率显著升高,而男性则无显著升高。该研究局限性在于心理健康障碍诊断基于问卷调查而非临床诊断,且未调整运动、饮食、药物依从性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随访截止于心血管疾病确诊日或2022年7月1日。
研究作者指出:“这些发现凸显了将心理健康障碍视为心血管疾病潜在独立风险因素的必要性。将心理健康护理整合到心血管预防策略中至关重要——不仅可缓解心理困扰,更能降低长期不良健康结局风险。”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