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发现,高浓度PM2.5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升高存在显著关联。日本循环医学会等机构联合开展的此项研究表明,暴露于高浓度空气中微小颗粒物(PM2.5)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PM2.5指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超细颗粒物,包含多种物质成分。由于其可深入肺部,健康隐患备受关注。研究同时发现,作为PM2.5组分的黑碳(煤烟)也具有类似风险,这对评估空气污染相关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团队分析了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诊的约4.4万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调查聚焦东京等7个都道府县,这些地区环境省设有PM2.5自动连续监测装置。结果显示,患者住院当日及前一日,PM2.5浓度每立方米增加7.9微克,心脏病发作风险上升2.4%;黑碳浓度每立方米增加0.3微克,风险增幅达2.8%。
黑碳引发心肌梗死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理论认为其可能导致肺部炎症和氧化应激。研究者推测,这最终会促使动脉内血栓更易形成。
领衔该研究团队的熊本县八代市樱树寺康复医院副院长小岛俊男指出,尽管黑碳仅占PM2.5总量的3%,但其负面影响已显现。"这属于不可忽视且值得关注的物质,"小岛表示。但他同时强调,相较于高血压或吸烟等个体因素,黑碳的危害性较弱。
"多重风险因素叠加者更易发病,而我认为PM2.5正是将临界点人群推向深渊的最后一击,"小岛解释道。日本自2009年开始监测PM2.5浓度,受尾气管制等措施影响,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多数人口暴露在超标空气中,日本年均浓度仍高于该组织安全标准。
该研究团队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通讯医学》。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