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研究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希拉·欧文正在使用PRIMA设备训练。| 供图:摩菲兹眼科医院
通过手术植入的芯片与增强现实眼镜相结合,正帮助部分视力丧失者重拾阅读能力。
据周一(10月2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项小型试验中,约80%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导致失明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一年后能够识别字母和单词。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及摩菲兹眼科医院的眼科医生马希·穆吉特作为研究合著者表示:"在人工视觉发展史上,这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启。盲人患者首次实现了有意义的中心视力恢复,这在此前从未实现过。"
AMD是65岁以上成年人失明的最常见病因。该疾病影响视网膜中心区域——黄斑,导致眼部中央视野丧失。晚期AMD中,被称为地理性萎缩的病变过程会对视网膜细胞造成严重损伤,最终导致单眼完全失明。全球约有500万人受此影响。
"植入前,我的眼睛就像有两个黑色圆盘,边缘视野扭曲。"被诊断为AMD的研究参与者希拉·欧文描述道。
在这项小型临床试验中,38名欧洲AMD患者在视网膜中心死亡细胞下方植入微型电子芯片。该芯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至佩戴在腰带上的微型计算机及配套增强现实眼镜。
这种名为光伏视网膜植入微阵列(PRIMA系统)的装置,利用眼镜内置摄像头捕捉文本图像,再将图像以红外光形式投射到植入芯片上。芯片随后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大脑将其解读为视觉信号。
"这是一种全新的视物方式,当我开始看见字母时激动不已,"欧文表示,"重新学习阅读并不简单,但练习时间越长,掌握效果越好。"
研究参与者接受了数月训练以适应新设备阅读。研究人员还鼓励患者尝试新使用场景:欧文用它解填字游戏,另一位患者则成功导航巴黎地铁系统。摄像头的缩放功能还能帮助用户阅读处方等细小文字。
未参与该研究的麻省眼耳医院视网膜服务中心主任德米特里奥斯·瓦夫瓦斯博士向NBC新闻指出,PRIMA系统存在局限:目前仅能恢复黑白视觉而非彩色或灰阶,因此无法用于面部识别;此外,设备多年使用后的持续有效性尚不明确。但他补充道:"随着设备迭代升级,这有望成为特定患者群体的真正解决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