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眼药水突破有望替代视网膜疾病的痛苦眼内注射Eyedrop breakthrough could replace painful eye injections for retinal diseases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sg.news.yahoo.com澳大利亚 - 英语2025-09-24 03:02:23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98字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立方体脂质纳米粒的眼药水技术,通过创新递送系统将叶黄素直接输送至视网膜,成功替代传统痛苦的眼内注射治疗。该技术利用阳离子脂质MO-DOTAP包裹水溶性差的叶黄素,经动物实验证实能持续提升视网膜叶黄素浓度并激活Nrf2/HO-1抗氧化通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VEGF-A和IL-6,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患者提供无创治疗新方案,后续将推进大型动物实验和临床转化研究。
视网膜疾病眼药水叶黄素立方体脂质纳米粒治疗眼部健康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抗氧化人体试验
新型眼药水突破有望替代视网膜疾病的痛苦眼内注射

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常导致视力丧失且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标准治疗需反复进行眼内注射,这对多数患者而言是痛苦、昂贵且压力巨大的过程。然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实验性眼药水,未来可能使治疗更便捷、无痛且减轻患者压力。

叶黄素的潜力释放

该研究聚焦于叶黄素——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常见于绿叶蔬菜和鲜艳水果中。叶黄素能保护细胞免受光损伤和氧化损伤,在负责中央视力的视网膜黄斑区天然浓度较高。尽管叶黄素补充剂普遍存在,但其作用缓慢且效果有限。患者每日需服用10至20毫克持续数月才能察觉改善,且无研究证明口服摄入能显著提升视网膜内的叶黄素浓度。

将叶黄素精准递送至目标部位始终是核心挑战。眼睛的天然屏障——巩膜和角膜——是传统眼药水难以穿透的坚固防线。科学家通过先进纳米技术成功克服了这一障碍。

立方体脂质纳米粒:小载体大前景

研究团队采用立方体脂质纳米粒(cubosomes),这种具有独特内部结构的纳米粒子可同时运载亲水与疏水分子,成为输送水溶性差的叶黄素的理想载体。通过将叶黄素与阳离子脂质MO-DOTAP混合,科学家开发出尺寸、表面电荷和黏附性均适宜的粒子,能在眼部停留足够时间以突破保护屏障。

研究人员尝试了两种给药途径:玻璃体内注射和裸眼药水。尽管注射在短期内浓度更高,但眼药水在视网膜中呈现稳定累积趋势,表明其可实现长期无针剂的叶黄素递送。

为验证新方法效果,研究团队在视网膜叶黄素水平天然偏低的瑞士ARC小鼠身上进行测试。给药后分析视网膜组织显示:注射眼在一小时内达到峰值,而眼药水则在一周内逐步提升叶黄素含量。

研究团队还测试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这些细胞对眼部健康至关重要但极易受氧化损伤。处于应激状态的细胞通常含有高浓度毒性物质如VEGF-A和IL-6,这些物质会引发炎症和病理性血管增生。当应用叶黄素立方体脂质纳米粒后,细胞内这两种化合物浓度显著降低。研究人员将此归功于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一种关键的生理抗氧化防御机制。

患者友好的治疗方案

共同主导该研究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Dr. Dao Nguyen(现任职于迪肯大学)指出潜在优势巨大:"反复进行眼部注射既疼痛又令患者焦虑。若该配方成功,人们或可使用眼药水作为预防手段,可能降低发展为晚期疾病的风险并减少注射需求。"

RMIT的Tien Huynh副教授强调该平台的应用远不止叶黄素:"这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我们已证明它能保护脆弱成分并安全递送至眼后部——这正是长期阻碍治疗的瓶颈。"

递送机制的主要研究者Charlotte Conn教授和Sampa Sarkar博士将立方体脂质纳米粒比作微型盾牌,能保护化合物直至在眼内释放。其构型不仅在室温下稳定存放数月,还能实现可控释放,具备实际应用潜力。

挑战与后续步骤

该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实验在细胞培养和健康小鼠上进行,尚未应用于AMD患病动物或其他视网膜疾病模型。由于小鼠眼部外层比人类更薄,结果可能无法直接转化至人体。部分试验中眼药水未能在动物眼部停留或被蹭掉,降低了有效性。

澳大利亚眼科研究中心临床科学家Chi Luu副教授认为发现令人鼓舞,但强调需进行人体试验:"此类方法有望彻底改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模式。若后续试验证实递送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眼药水最终可用于早期AMD及其他晚期视网膜疾病的治疗。"

研究团队下一步将测试眼药水在大型动物模型中的效果,随后与产业界及临床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人体试验。

研究的实用价值

若在人体试验中取得成功,该眼药水技术将彻底变革视网膜疾病治疗模式。患者无需依赖反复侵入性注射,仅需居家滴药即可提升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

该策略不仅能延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展,还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病症。除叶黄素外,立方体脂质纳米粒技术或可作为敏感药物的通用递送系统,催生新型眼科及其他疾病疗法。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CS应用材料与界面》期刊。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大型研究发现艺术项目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等主要死亡原因大型研究发现艺术项目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等主要死亡原因
  • 实验性眼药水配方成功递送保护性化合物应对严重视力问题实验性眼药水配方成功递送保护性化合物应对严重视力问题
  • 大型研究发现艺术项目可有效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等主要死因大型研究发现艺术项目可有效预防心脏病糖尿病等主要死因
  • 挪威成为全球首个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自主AI眼筛查技术的国家挪威成为全球首个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自主AI眼筛查技术的国家
  • 卡拉里斯治疗公司启动TH103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b/2期临床试验卡拉里斯治疗公司启动TH103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b/2期临床试验
  • GLP-1类药物被发现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GLP-1类药物被发现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AI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准确率达99%AI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准确率达99%
  • Galimedix的口服阿尔茨海默病候选药物通过1期安全测试Galimedix的口服阿尔茨海默病候选药物通过1期安全测试
  • 面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地理萎缩该如何治疗面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地理萎缩该如何治疗
  • 不同种族/族裔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相关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轨迹不同种族/族裔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相关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轨迹
  • Kriya Therapeutics获得3.2亿美元D轮融资用于基因疗法开发Kriya Therapeutics获得3.2亿美元D轮融资用于基因疗法开发
  • WHX Tech 2025聚焦通用人工智能与女性健康科技 Strolll初创公司夺得Xcelerate冠军WHX Tech 2025聚焦通用人工智能与女性健康科技 Strolll初创公司夺得Xcelerate冠军
  • 利用OCT-A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利用OCT-A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 研究警告:近半数特定疾病患者未察觉患病研究警告:近半数特定疾病患者未察觉患病
  • 美国吉尔福德生物科技公司开发人工智能眼疾诊断系统美国吉尔福德生物科技公司开发人工智能眼疾诊断系统
  • 光遗传学: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治疗途径光遗传学: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治疗途径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