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化疗可能导致遗传损伤,其程度相当于数十年自然衰老。一名接受治疗的三岁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液细胞中发现的基因突变数量是同龄健康儿童的10倍,其细胞基因组状态甚至比80岁健康老人更衰老。
铂类药物等化疗制剂会引发严重的DNA断裂,这些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可能终生增加二次癌症、心脏病和痴呆症风险。某些药物(如马法兰、丙卡巴肼)具有更高风险,而环磷酰胺等则相对温和。研究强调需要建立个性化治疗方案。剑桥大学和威康桑格研究所于2025年7月1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的研究,通过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分析了23名化疗患者的血液样本(年龄跨度从儿童到老年),发现了化疗药物留下的特异性基因损伤标记。
研究揭示,化疗通过攻击快速分裂细胞发挥作用,但血液和骨髓等同样快速分裂的健康组织也因此受损。某些药物(如铂类和烷化剂)造成的DNA断裂尤其严重,机体修复能力难以应对。这些累积的基因损伤会加速细胞衰老,使癌症幸存者面临更高的心脏病、痴呆症和二次癌症风险。
对儿童癌症患者的追踪显示,治疗可能遗留终生健康风险。研究团队建议加速推广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这些疗法能更精准攻击癌细胞,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丹尼尔·兰道博士指出,虽然化疗仍是某些癌症治疗的关键,但医学界必须寻求避免"以新健康代价换取短期生存"的治疗方案。
研究强调了癌症治疗的悖论:今日的救命疗法可能带来明日的慢性病。建议深入研究治疗时长、药物组合和基因因素如何影响这些长期后果。这项研究为开发兼顾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案敲响了警钟。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