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 - 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公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科学家成功开发出“无针疫苗牙线”。这一创新技术能将疫苗成分直接递送到牙龈组织,激发免疫反应,为传统针头疫苗提供了安全又便捷的替代方案。在小鼠实验里,涂有灭活流感病毒的牙线展现出强大功效,使用牙线的小鼠在感染流感后全部存活,而未接种组则全部死亡。目前,研究团队正紧锣密鼓推进人体试验,未来还计划在牙科诊所推广该技术。
牙线如何变身疫苗“使者”?动物实验给出答案
研究团队在牙线表面添加了能携带疫苗成分的微小聚合物颗粒,这些“小使者”能穿透牙龈黏膜,把抗原直接送到免疫细胞活跃区。在小鼠实验中,每两周使用一次含灭活流感病毒的牙线,持续两个月。之后,在小鼠的牙龈、唾液、肺部和脾脏都检测到了流感抗体,T 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淋巴结体积也有所扩大,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免疫系统被有效激活。更让人惊喜的是,研究人员在小鼠骨髓中也发现了抗体,意味着免疫反应已扩散至全身。研究负责人 Harvinder Gill 指出,这种“黏膜免疫”方式或许比传统注射更高效,因为它能同时刺激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此次实验结果证实了牙龈黏膜作为疫苗递送途径的可行性,为后续人体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体初步测试:牙线疫苗可行性几何?
为验证该技术在人体的适用性,研究人员招募了 27 名志愿者,测试牙线携带可食用染料的递送效率。结果显示,平均约 60%的染料成分被成功递送到牙龈组织中,这表明牙线作为载体的效能较为可靠。哈佛大学牙周病学专家 William Giannobile 对这一结果感到“惊讶”,但他也强调,需要进一步测试牙龈健康状况差异对递送效果的影响。目前,美国约 40%成年人患有牙龈疾病,这类人群的牙龈屏障可能会影响疫苗成分的吸收。所以,未来研究要扩大样本量,纳入牙龈疾病患者,评估技术的普适性。此外,优化牙线材料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口腔环境,也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挑战。
无针疫苗牙线:变革疫苗接种模式,影响几何?
如果“无针疫苗牙线”技术成熟,它可能会彻底改变疫苗接种模式。其优势十分显著:
- 消除恐惧,提升意愿:能消除人们对针头的恐惧,提高接种意愿,尤其对儿童和恐针人群意义重大。
- 降低成本,方便偏远地区:无需专业医疗设备,降低了运输和储存成本,适合在偏远地区推广。
- 结合日常,提高依从性:可结合日常口腔护理,如刷牙,实现定期接种,提高人们的依从性。比如,设想流感疫苗通过每月使用一次牙线就能完成接种,能有效减少医院压力。 不过,该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长期安全性问题,反复使用是否会导致牙龈损伤或免疫过度激活等。此外,大规模生产时要确保疫苗成分在牙线上的稳定性和可控释放速度。若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未来牙科诊所可能会成为疫苗接种的常规场所,甚至形成“预防医学 + 日常护理”的新模式。 “无针疫苗牙线”展现了医学创新在提升公共卫生效率和可及性方面的巨大潜力。虽然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它为疫苗递送开辟了新方向。未来,我们期待研究人员扩大临床试验、优化材料设计、验证长期安全性。对于公众来说,这项技术不仅可能减轻疫苗接种的不适感,还可能推动个性化、无创医疗手段的普及,为全球健康公平性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