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国,2025年9月15日 /EINPresswire.com/ 医学界日益认识到人体系统间存在复杂关联。最新国际研究揭示了这一理论在口腔与肝脏间的惊人联系:牙周病与慢性肝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这项发表于《e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表明,牙周细菌可通过"口腔-肠道-肝脏轴"引发或加剧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牙周炎作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吸烟、饮酒及口腔护理不足而增加。研究指出,肝病患者(特别是肝硬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严重牙周问题。口腔病原体通过日常咀嚼和刷牙进入血液循环,或通过吞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漏症"使内毒素抵达肝脏,引发炎症反应。
动物实验显示,将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菌喂食患有代谢综合征的小鼠,会显著加剧其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研究者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这些口腔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验证了其生物学迁移可能性。免疫系统中的Th17细胞和TNF-α、IL-6等炎症因子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形成肝损伤与口腔炎症的恶性循环。
临床数据显示,肝移植候选者中牙周炎患病率高达72%。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即使排除肥胖和糖尿病等共同风险因素,重度牙周炎患者罹患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的概率显著升高。初步临床试验表明,牙周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肝酶水平。
研究通讯作者、加拿大西方大学胃肠病学教授胡安·巴勃罗·阿拉布指出,尽管当前证据主要来自观察性研究,但口腔卫生干预可能成为肝病管理的新策略。研究团队呼吁多学科协作:肝病专科医生需关注患者口腔健康,牙科医生则应重视牙周治疗对全身系统性影响。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推进大规模临床试验,以验证牙周治疗对减缓肝病进展的实际效果。这预示着未来防治肝衰竭的新可能——每天刷牙或许成为对抗肝病的重要防线。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