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补充剂或可降低心力衰竭风险 新研究揭示关键血钾水平范围
由Robby Berman撰写,Jill Seladi-Schulman博士审核
这项名为POTCAST的试验在丹麦三个医学中心展开,全称为"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靶向血钾水平降低心律失常负担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比持续维持高正常血钾水平组与未干预对照组的3.3年心血管健康数据,得出突破性结论。
试验通过追踪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ICD急救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住院(>24小时)及全因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发现高正常组(血钾4.5-5.0 mmol/L)仅22.7%出现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具体数据显示:高正常组室性心动过速/ICD治疗发生率15.3% vs 20.3%,心律失常住院率6.7% vs 10.7%。
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在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住院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研究采用的靶向血钾水平(4.5-5.0 mmol/L)高于基线平均值4.01 mmol/L,旨在寻找心脏保护与潜在风险的平衡点。
治疗方案显示:
- 高正常组接受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及钾补充剂
- 辅以85天饮食调整
- 同时减少/停用排钾利尿剂
美国心脏病专家Roy Ziegelstein博士指出:"正常血钾对维持心脏电稳定性至关重要,高低波动均会引发心律失常。"Hello Heart医疗事务副总裁Jayne Morgan博士强调:"心脏动作电位依赖细胞内外钾离子梯度,该研究证实精准调控钾水平的重要性。"
研究显示,试验对象均为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携带者,其心脏电活动本就异常敏感。伦敦国王学院Theresa McDonagh教授指出这是寻找血钾"最佳区间"的关键突破。
专家警示:
- 剂量风险:血钾<2.5 mmol/L属重度危险,2.5-2.9为中度风险,可能引发室上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甚至心脏骤停
- 监测难度:试验组每两周检测血钾,这在常规临床中难以实现
- 疗效时滞:生存获益在第四年才显现,且治疗组ICD术后恢复期普遍长22%
- 饮食争议:祖先饮食中高钾低钠模式存在寿命局限(<45岁)的混杂因素
Morgan博士特别提醒:"试验显示电解质异常住院增加,证明该疗法存在狭窄治疗窗。必须在密切监测下进行,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研究团队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
✅ 咨询心脏专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 定期血液检测监控血钾水平
✅ 谨慎调整药物(如利尿剂)使用
⚠️ 切勿自行补钾或改变治疗方案
这项里程碑研究为心血管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方向,但其临床转化仍需解决监测频率、长期依从性等实际挑战。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