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夜晚:疲惫得不愿下床关灯,在昏黄的光线下昏昏入睡。有时睡眠浅薄,有时又深沉到以为充分休息有益健康。但最新研究表明,即使你自认为睡眠充足,周围的光线可能正在悄然损害你的心脏健康。
《美国医学会网络开放》期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明亮环境中睡眠(相当于开顶灯)可能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这是全球首要死因。
灯光下的睡眠
研究人员发现,与在近乎黑暗环境中睡眠者相比,在最强光照环境下睡眠的人群心力衰竭风险增加56%,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上升32%,中风风险提高28%。
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丹尼尔·温德雷德博士表示,腕戴设备追踪了参与者凌晨12:30至6:00的光照暴露情况。"局限性在于我们仅知晓光照强度,不了解具体光源,"他解释道,"明确夜间常见光照来源有助于提出更精准的建议,而非简单要求'避免夜间强光'。"
这项分析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涉及近8.9万名平均年龄62岁的成年人。参与者在2013至2022年间佩戴光照追踪设备一周,并接受约九年随访。
"我们分析了1300万小时的光照数据,"温德雷德说,"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个体光照暴露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关联研究。"
夜间光照的重要性
光照影响人体昼夜节律——这个24小时内部时钟调控着从激素分泌到血压调节的全过程。"昼夜节律存在于我们身体几乎所有细胞和组织中,包括心血管系统,"温德雷德指出。
研究指出,若夜间持续暴露于光照,会抑制睡眠关键激素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干扰身体自然的修复与恢复过程。此前研究已将此类干扰与高血压、炎症及动脉损伤风险上升相关联。
研究人员还发现,即使考虑运动量、饮食、饮酒和吸烟等因素后,上述关联依然显著。
拥抱黑暗的必要性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夜间照明绝非无足轻重。减少睡前数小时的光照暴露,可能是保护长期心脏健康的简单低成本方式。研究同时发现,较高的日间光照暴露(如晨起后接触户外光线)与更佳的心血管健康结果相关,印证了保持人体内部时钟与自然光周期同步的重要性。
尽管仍需深入研究以确认光照暴露对心血管结果的直接影响机制,但核心信息已十分明确:为维护心脏健康,睡眠时拥抱黑暗或许至关重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