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制剂开发:GLP-1激动剂的创新药物递送方法: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 Innovative Drug Delivery Approaches for GLP-1 Agonists: Enhancing Medication Adherence & Treatment Outcomes

美国英语健康/科技
新闻源:drug-dev.com
2025-09-10 22:41:40阅读时长3分钟1224字
GLP1激动剂制剂开发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肥胖健康挑战长效注射制剂口服制剂黏膜给药系统新型递送途径安全性与疗效评估

内容摘要

本文系统综述了GLP-1受体激动剂在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最新制剂开发进展,重点探讨了长效注射剂型、口服制剂(如颊含片)、透皮贴剂等创新递送技术如何突破传统皮下注射的局限性。通过分析微球封装技术、黏膜黏附系统、吸收增强剂等核心解决方案,揭示了新型制剂在改善生物利用度、延长作用时间及提升患者依从性方面的突破,并评估了鼻腔给药、微针技术等前沿方向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强调持续优化药物递送系统对实现长期体重管理、降低血糖波动及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关键价值。

制剂开发:GLP-1激动剂的创新药物递送方法: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引言

肥胖已成为重大全球健康挑战,2022年数据显示全球18岁以上超重人群达25亿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革命性治疗药物,通过调控食欲和能量平衡实现显著体重减轻。但现有制剂存在注射频率高、胃肠道副作用明显、生物利用度波动大及价格昂贵等缺陷,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新型制剂开发正通过改进递送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推动GLP-1治疗实现长效化和便利化。

GLP-1及其类似物特性

GLP-1是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激素,通过作用于胰腺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其活性形式易被二肽基肽酶-4(DPP-4)快速降解(半衰期<2分钟),仅有25%能进入血液循环。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心、肺等器官,但其代谢失活机制限制了临床应用。通过分子修饰开发的GLP-1类似物显著延长了作用时间。

现有制剂发展现状

自2005年首个GLP-1药物艾塞那肽(Byetta®)获批以来,2017年司美格鲁肽(Ozempic®)等长效制剂相继问世。司美格鲁肽2021年以Wegovy®品牌获批用于肥胖管理后,已跻身美国百大处方药。目前制剂主要分为短效(每日1-2次皮下注射)和长效(周制剂)两类,其中短效制剂因血药浓度波动易引发副作用。

长效注射制剂技术

  1. 微球封装技术: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实现药物缓释,支持月度给药
  2. 原位凝胶系统:液态制剂注射后形成凝胶基质,持续释放药物
  3. 分子修饰技术:通过脂肪酸链修饰增强与白蛋白结合,延长半衰期

口服制剂开发突破

2019年获批的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虽生物利用度仅0.8%,但通过每日给药仍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半衰期约1周)。技术突破包括:

黏膜给药系统创新

  1. 颊含片:采用POLYOX™黏膜黏附层联合吸收促进剂
  1. 双层口腔膜:含黏膜黏附层和控释背衬层

新型递送途径展望

  1. 透皮贴剂:规避首过效应,支持非侵入式给药
  2. 鼻腔给药:利用鼻腔黏膜高渗透性,借鉴胰岛素及降钙素递送经验
  3. 可溶性微针:直接递送至真皮层,消除锐器处理风险

安全性与疗效评估

尽管口服制剂提升便利性,但需警惕潜在风险,如辉瑞丹格列帕(danuglipron)因肝毒性终止开发。未来需重点评估:

总结

从注射剂到口服/颊含制剂的递送技术迭代,标志着GLP-1治疗正向患者友好型转变。微球技术、黏膜黏附系统及纳米载体等创新方案,通过延长作用时间(周制剂到月制剂)、提高生物利用度(从<1%到>10%)及降低给药频率,显著改善治疗依从性。未来需持续优化制剂稳定性(如提高胃肠道pH耐受性)和安全性(减少局部刺激),推动GLP-1激动剂在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