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患者在使用阿哌沙班抗凝治疗时可能出现更高的颅内出血(ICH)风险,这一发现凸显了基于遗传信息的个体化抗凝治疗策略的应用潜力。
发表于《JAMA神经病学》的研究显示,APOE ε4不仅是自发性颅内出血和华法林相关出血的已知风险因素,对直接口服抗凝剂如阿哌沙班的治疗风险同样具有预测价值。研究团队利用"全体我们"研究计划数据,对2017-2022年间启动阿哌沙班治疗的50岁以上房颤患者进行队列分析(n=2038),排除既往缺血性中风或颅内出血病史患者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确定APOE基因型。
研究人群平均年龄71岁(SD 9),男性占比55%,欧洲血统占83%。其中23.7%(n=483)为APOE ε4携带者(1-2个等位基因),非携带者占76.3%。中位随访2.9年期间,共发生26例颅内出血事件,携带者组累积发病率(3.10%;95%CI 1.7-5.3)显著高于非携带者组(1.0%;95%CI 0.6-1.7;P=0.007)。
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APOE ε4携带状态与颅内出血风险增加三倍以上相关(风险比[HR] 3.07;95%CI 1.42-6.65)。亚组分析显示,在欧洲血统人群及持续用药者中,这种关联性仍保持稳定。次要分析发现该基因型还会显著增加脑实质出血风险(HR 3.70;95%CI 1.36-8.38),但对缺血性中风(HR 0.82;95%CI 0.43-1.57)或缺血性中风/ICH复合终点(HR 1.33;95%CI 0.80-2.21)无明显影响。
研究团队强调,将APOE ε4纳入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系统后,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统计量从0.68提升至0.74(P=0.03),证明遗传信息对个体化抗凝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局限包括人群多样性不足、未区分出血类型以及缺乏外部验证等。
研究团队在结论中指出,这项研究填补了APOE ε4在特定ICH人群中的作用认知空白,为开发整合遗传信息的新型风险评估工具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资助,部分作者与生物医药企业存在利益关联。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