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是一种化疗药物,发音为pac-lih-tax-ul。该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类型。
药物作用机制
紫杉醇通过阻止癌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来抑制癌症生长。
给药方式
紫杉醇需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部分患者需在胸腔大静脉植入长期塑料导管完成治疗,包括:
- 中心静脉导管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输液港
无中心导管患者的给药方案
部分患者可通过手臂静脉短导管(套管针)给药,每次治疗需更换新导管。
组织损伤风险
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可能导致静脉周边组织损伤,表现为肿胀、发红、疼痛、灼烧感或刺痛。发生时需立即通知护士停止输液并进行局部处理。居家期间如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疗团队。
治疗周期
紫杉醇采用周期性治疗方案,即给药后预留恢复期。
给药频率通常为每周一次或每2-3周一次,可单药使用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具体周期安排依据癌症类型决定,医生会提供个性化方案。
治疗监测
治疗前后需进行血液检测,监测:
- 血细胞计数
- 血液生化指标
- 肝肾功能
常见副作用
个体反应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联合治疗方案。
紧急联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
- 严重副作用
- 症状持续恶化
- 体温≥37.5℃或≤36℃
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副作用,疑似感染需立即联系医疗热线。
常见副作用(发生率>10%)
感染风险增加
白细胞减少导致感染风险升高,症状包括发热、肌肉酸痛、咳嗽、头痛、寒战、排尿灼痛等。严重感染可能危及生命。
贫血表现
红细胞减少可能导致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贫血)。
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可能引发鼻出血、牙龈出血或四肢皮下出血点(瘀点)。
过敏反应
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瘙痒、皮疹、面部潮红)。护士会在化疗前给药预防,若出现呼吸困难、面部/唇部肿胀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告知。
周围神经病变
手指/脚趾麻木刺痛多为暂时性,但可能长期持续或永久存在,影响行走和精细动作。
低血压
出现头晕症状需定期监测血压。
腹泻管理
腹泻需及时联系医疗团队(如单日排便次数较常规增加2次以上),医生会开具止泻药物。建议少量多餐、保持纤维饮食适量(避免高纤维食物如豆类、坚果)并每日摄入8-10杯液体。
恶心呕吐
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效果显著,建议避免油腻食物、规律饮水并采用放松技巧。即使无恶心症状也应遵医嘱服药。
口腔溃疡
保持口腔清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柑橘类酸性食物,必要时使用口香糖缓解口腔干燥。
脱发
治疗期间可能导致全身体毛发脱落(包括睫毛、眉毛),通常为可逆性,再生毛发质地可能改变。永久性脱发罕见。
肌肉骨骼疼痛
可能出现肌肉关节疼痛,医生可开具止痛药物。少数患者会伴发腿部痉挛。
泌尿感染
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血尿或异味尿液需及时告知医生。
腹痛管理
治疗团队会评估病因并给予对症药物。
昼间嗜睡
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驾驶),需立即告知医生。
疲劳虚弱
适度运动可改善癌因性疲劳,需平衡活动与休息。
液体潴留
手足部可能出现水肿(oedema)。
偶发副作用(1-10%)
- 抑郁情绪
- 睡眠障碍
- 步态异常
- 味觉改变
- 心率异常
- 认知功能变化
- 晕厥
- 消化不良
- 上消化道出血(黑便)
- 甲床/皮肤轻度改变
- 输液部位炎症
- 肝功能异常
- 类流感症状(发热、寒战、肌痛等)
- 胸痛
罕见副作用(<1%)
- 脓毒症(出现意识障碍、无尿、极端体温需立即急诊)
- 体重异常波动
- 干眼症/视力改变
- 心血管事件(心梗、心律失常)
- 血管炎
- 高血压
- 致命性血栓(伴呼吸困难提示肺栓塞)
- 间质性肺病
- 肠道并发症(结肠炎、肠梗阻)
- 胰腺炎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
副作用应对
建议主动向医疗团队咨询具体应对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保健品),如柚子/柚子汁可能加重副作用。
生育影响
治疗可能导致生育能力永久丧失,建议治疗前咨询生育力保存方案(男性可冷冻精子,女性可冷冻卵子/卵巢组织)。
妊娠与避孕
治疗期间及结束后6个月内禁止妊娠,需使用有效避孕措施,意外妊娠需立即告知医生。
其他治疗注意事项
就医时需主动告知癌症治疗史(如牙科就诊)。
哺乳禁忌
治疗期间禁止母乳喂养。
疫苗接种
治疗期间及结束后12个月内禁止接种活疫苗(如麻疹、卡介苗)。可接种:
- 灭活疫苗(保护效力可能降低)
- 流感疫苗(注射剂型)
- 新冠疫苗
与接种活疫苗者密切接触时需咨询防护措施。
副作用报告
可通过英国药品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黄卡计划报告不良反应。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