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行动!掌握溺水防控急救知识,降低致死率!

国内资讯 / 疾病科普责任编辑:张熙2025-08-15 10:55: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2字
标签包裹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其背后的秘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理解它们。
标签包裹日常生活使用方法理解标签包裹安全标签知识生活小技巧标签用途包装技术标签解读
一起行动!掌握溺水防控急救知识,降低致死率!

溺水是全球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在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群体。溺水的危险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就结合《2025公民生命健康科普防控溺水指南》,为大家解析居家“浅水”干性淹溺、江河“淡水”湿性淹溺、海洋“咸水”特性淹溺三类溺水风险的科学防控措施。

三类溺水风险,你了解多少?

  • 居家“浅水”干性淹溺:干性淹溺通常由浅水引发,比如浴缸、水桶里的水。当人呛水或者受到心理应激时,喉头会痉挛,导致气道阻塞。虽然肺内没有水,但却会引发窒息。居家常见的高危场景有很多,儿童玩水时容易发生意外,老人饮水呛咳、服药时惊慌也可能导致干性淹溺。这类风险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如果有人突发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喘息、面色发紫等症状,即便水没有进入肺部,也需要紧急处理。
  • 江河“淡水”湿性淹溺:淡水通过口鼻进入肺部或胃部,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进入肺部会导致肺水肿,进入胃部会造成胃部积水,同时淡水进入血液循环还会引发电解质紊乱,出现低渗状态,甚至导致心脏骤停。肺水肿还会破坏呼吸功能。在江河湖泊中,溺水者挣扎时会吞咽大量淡水,低温环境还会加剧循环衰竭。湿性淹溺的症状是持续咳嗽、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还可能因为胃部积水出现腹痛、呕吐的表现。
  • 海洋“咸水”特性淹溺:海洋的情况更为复杂,低温、高渗、生物毒素都可能导致淹溺。低温会诱发心律失常,高渗海水会导致肺水肿和电解质失衡,出现高钠血症等。海洋生物如水母,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或气道水肿。海水环境中的特殊危险很多,冷水可能导致“浸渍综合征”,接触有毒生物也很危险。而且很多游客对这些风险认知不足。如果出现皮肤刺痛、突发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就要警惕咸水特性淹溺了。

溺水急救,这些技能你得掌握!

  • 判断与呼救:发现溺水者后,先轻拍肩膀、呼喊,评估其反应。如果没有反应,要立即启动急救并拨打120。
  • 心肺复苏(CPR)操作
    • 干性淹溺:因为主要是气道阻塞,所以优先用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然后连续进行5次吹气的人工呼吸,之后再进行胸外按压。
    • 湿性淹溺:要清除口腔异物,如水草。清除异物后,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 咸水淹溺:要处理高渗引发的电解质问题,不要随意补液,优先恢复呼吸循环功能。
  • AED使用时机:如果溺水者没有反应且无正常呼吸,要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溺水预防,从生活点滴做起!

  • 居家防护:安装浴缸防滑垫,水桶要加盖,药品存放要上锁。教育儿童不要玩水,老人饮水时要保持坐位,防止呛咳。
  • 户外水域管理:在江河游泳要选择有救生员的区域,携带漂浮设备。进行海洋活动前,要查看潮汐、毒藻预警,避免接触不明生物。
  • 长期健康管理:溺水后即使恢复意识,也要监测24 - 48小时,警惕肺水肿或脑缺氧后遗症,要遵医嘱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于幸存者可能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家人要陪伴,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溺水是可防可控的,大家要通过学习急救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尤其要关注儿童、老人等高危人群的监护。赶紧将这些指南内容转化为行动,家庭可常备浮力装置,也可以参与急救培训课程,一起降低溺水致死率!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安全吗专家教你如何理性选择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安全吗专家教你如何理性选择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 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
  • 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
  • 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
  • 乳腺结节不痛更危险,警惕乳腺癌早期信号!乳腺结节不痛更危险,警惕乳腺癌早期信号!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