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指出,美国儿童日常用品中存在高浓度的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和有色社区的孩子面临更高的风险。研究发现,从玩具、服装到婴儿食品,这些物品中的有毒物质可能对孩子的发育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有毒物质在儿童用品中的普遍性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全球许多儿童用品中存在多种有毒化学物质。例如,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被广泛应用于防水、防油和防污的衣物中。这类物质因其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而被称为“永久化学品”。长期暴露于PFAS可能引发发育迟缓、激素失调甚至增加癌症的风险。此外,一些廉价的儿童珠宝和玩具中也检测到了重金属如铅和镉,这些元素即使微量摄入也可能损害神经系统。
低收入及少数族裔儿童更易受害
TENDR项目的一项综述研究表明,在美国0至18岁的低收入家庭和有色人种儿童群体中,神经毒性化学物质的暴露率异常高。这不仅反映了经济条件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还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如何加剧环境健康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校服、婴儿纺织品以及便宜的儿童饰品都是潜在的污染源之一。
婴儿食品安全问题
婴儿食品的安全性同样令人担忧。一项报告指出,美国市场上95%的婴儿食品样品含有潜在有害成分。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启动“接近零”项目来减少污染物水平,但最新研究显示某些产品中仍存在高水平的致癌物呋喃。这种化合物主要通过加热过程中形成,适当的烹饪方法虽能降低其含量,但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标准。
回收材料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玩具制造商开始使用回收塑料作为原料。然而,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材料可能携带有害残留物。一项针对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玩具进行的研究发现了69种潜在危险化合物。专家建议,应采用先进的清洁技术去除这些杂质,并加强对回收过程的监管力度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家庭自我保护措施
面对上述种种隐患,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措施来保护孩子免受有毒物质侵害。首先,选择标有“无PFAS”标签的商品;其次,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价格过低的儿童首饰;最后,定期检查家中玩具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并及时淘汰旧货。对于婴幼儿饮食,则建议多样化食物来源,减少单一品牌依赖,同时注意正确的储存与烹调方式。
相关知识科普
- 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难以降解。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消费品中,包括不粘锅涂层、快餐包装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损伤等问题。
- 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g/cm³的一类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这些元素一旦进入人体便很难排出,尤其对儿童大脑发育造成严重危害。
- 呋喃:一种有机化合物,常见于热加工食品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适当控制温度和时间可有效减少其生成量。
- 回收塑料:指经过收集、分类、清洗后重新加工成新的塑料制品的过程。虽然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但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入新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