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得知亲人被诊断出痴呆或收到自己痴呆诊断的消息可能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经历。面对如此令人心碎的现实可能充满挑战,我们往往不知所措。
双语老年病学家和痴呆护理顾问利塞特·瓦卢瓦分享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指导如何在面对早期痴呆诊断时开启自我与他人的照护过程。
面对痴呆诊断
亲身经历过这一现实后,我深知此类诊断对人们生活的深远情感影响。这一消息可能引发复杂情绪与强烈不确定性,因为无人能预知未来走向。我观察到亲属、伴侣、朋友及患者本人在得知诊断时的深切痛苦;但同时,当人们终于理解与亲人混乱紧张互动的根源后,往往也会产生解脱感与验证感。
在多年支持痴呆家庭后,我发现人们对诊断的反应不可预测且因人而异。无论身份角色如何,都难以预判个体对此类消息的行为反应。人们的情绪体验与应对方式,如同痴呆症状本身一样难以捉摸。痴呆作为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不仅需要医疗干预,更需积极务实的方法满足所有相关人员需求。
我们的教育背景、社会经济地位、过往经历、文化价值观与信仰差异,深刻影响着应对诊断的方式。这些因素不仅塑造反应模式,更突显照护伙伴或患者个体的独特性,进而指导后续护理决策。无论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性痴呆、路易体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个人身份与信仰体系决定了我们应对疾病固有挑战、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的路径。
我们的反应至关重要
理想状态下,痴呆诊断后应尽早支持患者获取知识与实用工具。但若其选择暂缓行动,需尊重并赋予其自主权,待其准备就绪再行参与。部分人需时间消化现状,必须依自身需求与能力逐步应对;有些人可能情绪脆弱,难以决策或执行;而另一些人则会主动寻求支持、积极规划未来。
接受诊断后的支持意味着承认存在待满足的需求,即使这些需求尚未清晰界定。此举促使我们邀请他人共同踏上护理旅程。通过建立包含护理提供者、照护伙伴与患者的协作网络,我们能确保提供前瞻性、全面且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而非在疾病进展时被动应对。这种模式赋能双方掌控护理决策,使其完全契合个人偏好与愿望。
鉴于诊断的不确定性,采取主动护理策略并规划未来极具价值。但如何为这种因人而异的不可预测疾病做准备?该规划哪些事项?准备程度又该如何把握?
开始构建路线图的建议
尽管每例家庭情况各异,但以下策略对多数人具有普适价值:
- 家庭对话:在支持性环境中,召集患者及知情者展开家庭讨论,有助于处理情感与认知冲击,无论诊断是否预期。
- 共同决策:确保开放参与、避免排除任何人,以促进尊重与透明度,维护个人独立感与控制力。
- 建立支持网络:分享诊断后,更多信任者可加入支持体系。痴呆照护无需孤军奋战,独自应对易陷入孤独境地。
- 生活方式调整:改善不健康行为、优化生活方式,将显著促进大脑与身体的健康状态。
- 护理规划:明确护理选项与生活安排,分享法律财务意愿,指定可靠照护伙伴,是旅程中所有人的核心考量。
为更有效应对这些层面,需通过多元途径自我教育:参加专业讲座、阅读资料、联系痴呆服务机构。照护伙伴与患者可共同或独立学习,加入支持小组也是良策——这类小组提供心理教育、资源信息及关键情感支持。
除专业组织外,还可聘请痴呆护理领域的私人专家。这类"老年护理经理"通常具备社会工作、护理、法律等背景,能提供个性化指导以理解诊断、制定实施护理计划,并运用专业知识导航医疗体系,满足照护伙伴与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
结语
痴呆诊断标志着与所爱之人建立新关系的起点。尽管关系可能充满挑战,却也能承载喜悦、关爱、尊重与珍贵回忆。目标并非追求完美关系,而是构建彰显彼此关怀的联结。应对痴呆有时如内外交战,但以知识武装自我、拥抱支持体系,方能更从容地迎战疾病。
让我们以关爱姿态启程——在疾病进展中主动行动,同时深化对痴呆知识与可用资源的理解。
作者:利塞特·瓦卢瓦(Licet Valois),持证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研究硕士、认证痴呆专家
行为健康博士生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