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鼻腔周围分布着几个含气的空腔,叫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如果两组以上鼻窦同时发炎,炎症范围广了,不仅会影响鼻子通气和黏液排出,还会让症状拖得更久、治疗起来更麻烦。
病理特征与症状表现
多组鼻窦炎的炎症范围广,会导致多种症状叠在一起。急性发作时,脸会多个地方疼——早上起来前额胀疼,脸颊一直有压迫感,甚至后脑勺也会跟着不舒服;还会流很多黄脓鼻涕,有的患者每天能流不少;因为负责闻味道的黏膜被炎症波及,可能闻不到味儿或者嗅觉一直变弱。慢性的患者则会一直鼻塞、流黏脓鼻涕,头面部总觉得沉。研究显示,炎症老不好会影响鼻黏膜上纤毛的摆动(本来纤毛能帮着排黏液),越堵越炎症,越炎症越堵,形成恶性循环。有的患者还合并过敏,会突然打喷嚏、鼻子痒,像过敏性鼻炎那样。
规范化治疗方案
急性发作时要综合治疗:1. 抗感染:需要用抗生素的话,得听医生的,按指南选合适的,用药时间也得医生定;2. 控炎症: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比如喷鼻子的),再用生理盐水冲鼻子帮着排鼻涕;3. 缓解症状:短期用减充血剂通鼻子,还有黏液溶解剂帮着纤毛动起来。 慢性期的管理重点:如果连续用药3个月都没效果,得查是不是需要手术;鼻内镜手术能打通鼻窦开口,让通气和引流变好,术后得长期跟着医生复查;过敏体质的人可能需要调节免疫的治疗,得找专业医生。
环境与生活干预
空气质量对控制病情很重要,PM2.5之类的污染物变多,可能引发急性发作。建议这么防护:家里湿度保持在40%到60%,定期洗空调滤网;过敏季别接触尘螨、花粉这些容易过敏的东西;出门戴口罩,少让冷空气刺激鼻子。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A、C的食物(比如胡萝卜、橙子);适当吃点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别吃太辣的,不然会让鼻黏膜充血。 规律运动能改善鼻子的血液循环,每周做3-4次有氧运动(比如快走、跑步)就行。冲鼻子是基础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好好冲。
特殊情况处理
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一直头疼还变近视力;发烧超过39℃,吃药也不退;症状越来越重,或者突然出现神经症状(比如手脚麻、说话不清)。 做了手术的患者得定期查内窥镜,看看黏膜恢复得怎么样。记症状日记能帮着找到诱发因素,给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做参考。
长期管理策略
预防复发得建立系统的管理方案:1. 每年打流感疫苗,增强呼吸道免疫力;2. 过敏季之前提前用预防的药;3. 定期做鼻窦的影像学检查(比如CT);4. 记下来接触什么环境会犯病,和症状关联起来。 只要规范治疗、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3-6个月就能明显好转。临床数据显示,坚持多方面干预的话,6个月内复发的概率能降到2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