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血管,当它的直径超过正常1.5倍时,可能形成主动脉瘤。这种血管壁的异常扩张往往悄悄发展,早期几乎没什么明显感觉,但随着瘤体增大,可能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像深部被钻刺一样疼。疼痛位置和瘤体位置密切相关:升主动脉瘤常表现为前胸痛,主动脉弓部瘤可能牵扯到颈部疼,降主动脉瘤则可能伴随后背疼。
要注意的是,这种病常被误当成肌肉劳损或心脏病。如果胸痛一直不好,还伴有嗓子哑、吞东西困难,得小心瘤体压到了喉返神经或食道。这时候别自己吃止痛药,赶紧去医院做专业检查。
确诊主动脉瘤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拍胸部X光片能看出纵隔变宽之类的间接迹象;如果怀疑是主动脉瘤,做CT增强扫描能清楚看到瘤体的样子、大小,还有有没有血栓;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帮着评估血流情况;现在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能快速扫整个主动脉,清晰度能到0.5毫米,诊断更准确。
治疗方案得根据瘤体位置和患者情况定制。比如升主动脉瘤,要是直径≥5.5厘米或者有症状,通常建议换人工血管,必要时连主动脉瓣一起换;主动脉弓的问题,手术常需要在深低温、停止循环的情况下做;降主动脉瘤可以选微创的腔内修复术,从大腿动脉放覆膜支架进去。术后得定期做影像检查,看看支架位置对不对,瘤体有没有变化。
术后管理要多方面注意。血压得控制好,收缩压尽量不超过130mmHg,常用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平稳降压。生活上,每天吃盐别超过5克,少吃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多吃优质蛋白;运动选游泳、快走这类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别做举重、憋气这种会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随访得按医生说的来,前两年每6个月查一次CT,之后每年查一次。
按瘤体情况分级监测能更好管控风险:直径<4厘米且没症状的,每年查一次;4-5厘米或者每年长超过0.5厘米的,每6个月查一次;直径≥5.5厘米、有疼痛,或者影像看到有血栓的,得马上评估要不要手术。要是突然胸背痛得厉害,还伴随血压波动,可能是瘤体要破了——这时候赶紧躺平,别乱动,立刻打急救电话。
最后要强调的是,主动脉瘤的管理得严格听医生的,不同位置的瘤处理原则不一样。患者最好建个健康档案,记着血压变化、吃药情况和复查结果,定期跟专科医生沟通,把疾病管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