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由海德·莫瓦德医学博士(Heidi Moawad, M.D.)医学审阅,2025年6月5日更新
核心要点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衰退。该病占美国痴呆病例的60%-80%,约三分之二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
- 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的异常沉积,以及神经元间突触连接的丧失。这些改变阻碍了大脑不同区域间,以及大脑与肌肉、器官间的信息传递。
- 虽无根治方法,但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可缓解认知症状,而lecanemab(Leqembi)等疾病修饰药物能延缓病程25%。现有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疾病概述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由德国精神病学家爱罗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首次描述。典型症状包括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及行为失控,患者晚期甚至需要全天候护理。
与痴呆症的区别
"痴呆"是认知功能丧失的统称,而阿尔茨海默病是其主要类型。其他类型包括亨廷顿病、帕金森病性痴呆等,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痴呆病理改变。
临床阶段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1. 轻度阶段
- 日常任务耗时增加(如做饭、购物)
- 财务管理困难
- 迷路倾向
- 人格改变(易激惹、藏匿物品、踱步)
2. 中度阶段
- 语言、推理能力受损
- 面部识别障碍
- 学习新知识困难
- 多步骤任务执行障碍(如穿衣)
- 冲动行为
- 出现幻觉、妄想
3. 重度阶段
- 完全依赖护理
- 脑组织显著萎缩
- 卧床不起
- 丧失语言能力
核心症状
渐进性发展的特征性表现:
- 记忆障碍:重复提问、丢失物品、忘记重要事件
- 认知缺陷:风险判断能力下降、账单支付困难
- 空间感知障碍:平衡障碍、穿衣定向困难
- 语言障碍:找词困难、书写错误增加
- 行为改变:焦虑抑郁、共情能力丧失、社交失当
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约5%-10%患者在40-50岁发病,罕见病例见于30岁。遗传性家族型阿尔茨海默病(如携带APOE ε4基因)是重要危险因素。
诊断方法
无单一确诊检测,需综合评估:
- 认知功能测试
- 神经影像学检查(CT/MRI)
- 生物标志物检测(血液/脑脊液)
- 基因检测(尤其有家族史者)
治疗方案
对症治疗药物
- 胆碱酯酶抑制剂:
- galantamine(Razadyne)用于轻中度
- rivastigmine(Exelon)用于轻中度
- donepezil(Aricept)全阶段适用
- NMDA受体拮抗剂:
- memantine(Namenda)用于中重度
- donepezil+memantine复方制剂(Namzaric)
疾病修饰治疗
- lecanemab(Leqembi):3期临床试验显示延缓病程25%
- donanemab(Kisunla):研究显示延缓认知衰退32%
- aducanemab(Aduhelm):对认知改善作用有限
非药物干预
- 安全环境改造
- 日间光照调节
- 有氧运动
- 睡眠卫生管理
病理机制
核心病理改变包括:
- β-淀粉样蛋白斑块(细胞外沉积)
- 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细胞内聚集)
- 神经元突触连接丧失
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因素
- 年龄增长
- 家族史
- APOE ε4基因型
可改变因素
- 吸烟
- 心血管疾病
- 肥胖
- 缺乏脑力刺激活动
常见问题
发病年龄
通常65岁后发病,但早发型可始于30岁。
七阶段分类
- 无症状(脑部病理改变已存在)
- 轻度健忘(与正常老化相似)
- 轻度认知障碍(语言/定向困难)
- 中度痴呆(近期记忆显著受损)
- 重度痴呆(需要日常帮助)
- 严重痴呆(不认识亲友)
- 终末期(运动功能丧失)
生存期
确诊后平均生存期4-8年,最长可达20年。
总结
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无法治愈,但通过药物(如新批准的lecanemab)和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建议高危人群通过定期运动、地中海饮食及慢性病管理降低发病风险。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数据显示,约700万患者中,早发型比例低于5%。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