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零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时间越长 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Extended Zero Calcium Score Duration Correlates With Better CV Health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medscape.com美国 - 英语2025-08-07 09:07:0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91字
一项基于动脉粥样硬化多民族研究(MESA)数据的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心血管健康因素(如饮食、运动、血压和血糖控制),保持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为零的时间越长,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尤其在45至64岁人群中效果显著。尽管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但研究强调维持零评分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性。专家对是否应推广年轻人群钙化评分检测存在分歧,但一致认为评估心血管风险因素对管理疾病至关重要。
心血管健康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动脉粥样硬化血糖血压胆固醇心血管疾病风险饮食质量身体活动性别差异
保持零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时间越长 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

保持零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时间越长 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

泰德·博斯沃思

2025年7月30日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心血管(CV)疾病的已知风险因素,尽管临床医生可能对其最佳应用存在困惑。患者在冠状动脉钙化扫描中的评分越高,预后越差。但对于动脉未出现钙化沉积的患者,临床医生能给出哪些建议呢?

一项新研究表明,CAC评分为0的患者可以通过优化整体心血管健康(包括饮食、运动及其他可调节的风险因素)维持这一状态。保持零或接近零的CAC评分可能预防或延缓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更好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胆固醇等风险因素,可能延长个体保持零钙化评分的时间。"芝加哥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心脏病学、预防医学及医学社会科学助理教授尼拉伊·S·沙阿博士指出。他补充道:"我认为研究的启示在于,通过优化心血管健康并更好地控制风险因素,可能延缓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进展标志物的冠状动脉钙化的出现。"

动脉粥样硬化多民族研究(MESA)产生新数据

数据来自正在进行的MESA研究,该研究追踪了45至84岁黑人、华人、西班牙裔和白人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进展。研究纳入的3416名基线CAC评分为0的参与者中,使用美国心脏协会"生命简单7项"(吸烟、身体活动、饮食质量、BMI、胆固醇、血糖和血压)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

根据七项风险因素累计评分,911人(27%)达到高水平心血管健康标准,2154人(63%)为中等水平,351人(10%)为低水平。研究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血管成像》,参与者中44.5%为黑人,29.7%为西班牙裔,22.1%为白人,3.7%为华人。中位随访时间为9年,约63.5%为女性,约25%年龄超过65岁。

在45-64岁人群中,三条心血管健康曲线在2年后开始分离。随访结束时,基线心血管健康水平高的人群平均保持零评分的时间比基线健康水平低的人群长约1.5年(P<0.01),中等组比低组平均长1年(P<0.01)。但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未观察到曲线分离。

性别差异显现

男性基线心血管健康水平差异更显著,高健康水平者保持零评分的效果明显优于中低水平者。而在女性中,三种健康水平均与维持零评分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虽然研究未测量硬终点事件,但2015年MESA数据显示CAC评分>100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7-10倍,而零评分者事件发生率比预测低4.5%。次级分析显示,年轻参与者中饮食质量、胆固醇、血压和空腹血糖等基线因素与维持零评分相关,但65岁以上人群无此关联。

沙阿认为年轻群体(30-40岁)进行基线钙化评分临床价值有限,因其零评分比例极高。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授马修·布多夫提出不同观点,指出家族史阳性者建议检测年龄为男性38岁、女性48岁,且辐射暴露量与乳腺X光检查相当,但心血管疾病致死率远高于乳腺癌。

在《心血管钙化指南》综述中指出,钙化评分可用于重新评估传统风险因素(如血压升高)患者的危险分层。高评分可能促使中等风险患者接受更强化治疗,而零评分可提示即使存在家族史等风险因素仍属低风险。

沙阿的研究暗示了保持零评分的临床价值,但尚未明确证实。布多夫强调钙化评分超过年龄性别第75百分位时应启动激进治疗。两位专家均声明无相关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心血管疾病4.03心血管疾病4.03
  • 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成因与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成因与预防
  • 心血管运动心血管运动
  •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
  • 吸烟如何影响心脏和血管吸烟如何影响心脏和血管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知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知道
  • 关于心脏病关于心脏病
  • 心血管疾病 - 心肌梗死、风险因素及相关治疗心血管疾病 - 心肌梗死、风险因素及相关治疗
  •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 获得性心脏病——风险因素与预防获得性心脏病——风险因素与预防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