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奥诊所专家正利用人工智能(AI)革新中风诊疗与预后
在中风救治领域,时间就是大脑。
从脑卒中发作到恢复供血的每分每秒,都关系着数百万神经元的生死存亡——这些脆弱而关键的脑细胞控制着人体所有功能。但确定患者是否中风及其类型往往耗时良久,而任何能加速识别和处理的技术都会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人工智能(AI)正是关键工具。梅奥诊所的临床团队正通过AI算法加快中风检测、诊断和团队协作,使患者获得更早治疗,挽救大量脑细胞并改善预后。
滴答作响的时钟
2022年2月某个周四下午2:05,索菲亚·陈(Sophia Chan)的生命时钟开始倒转。作为高压工作的电视制片人,她当天突然遭遇剧烈头痛。
"我记得那天倒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她回忆道。"幸亏我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这拯救了我的生命。"
急救人员到达时她已无意识,独自在家突发脑动脉瘤后被迅速转运至15分钟车程外的梅奥诊所杰克逊维尔院区。
丈夫鲍比·卡伦(Bobby Cullen)全程目睹了这场生死时速:"医生让我准备告别时,我坚持守在她床边整整8小时。直到第7天医生劝我回家休息,索菲亚仍在与死神抗争。"
经过近三周的抢救治疗,索菲亚终于脱离危险。住院前21天的记忆完全空白,但她如今已恢复活力四射的生活,陪伴9岁的双胞胎孩子并重拾瑜伽爱好。
加速诊断与干预
威廉·弗里曼(William Freeman)医生致力于开发更有效的出血性中风诊疗系统。相较缺血性中风(血栓阻断供血),这种更少见却更致命的脑出血类型(血管破裂导致颅压升高)需要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
"AI将传统需要30分钟的人工CT阅片压缩到3秒内完成,"他展示道:"完整的CT及血管造影包含约1200张影像,过去要逐帧手动检查犹如永恒。"
当疑似中风患者到达急诊室,AI系统会在CT扫描完成后立即分析影像,自动标记异常区域。技术员验证后,系统随即通知相关专家团队集结。
"现在我在CT控制室就能收到手机推送警报,这种无缝衔接令人震撼,"弗里曼医生说。
4200万神经元的生死时速
缺血性中风
- 30分钟:患者出现言语障碍、单侧麻木等症状
- +20分钟:呼叫急救并转运
- +10分钟:抵达医院分诊
- +10分钟:完成CT扫描
无AI介入
- +25分钟:人工阅片后集结治疗团队
- 总耗时95分钟:累计损失1.805亿神经元
AI介入
- +3分钟:AI完成分析并通知团队
- 总耗时73分钟:仅损失1.387亿神经元
一分钟的生死差距
尽管AI在缺血性中风已广泛应用(平均节省22分钟),弗里曼团队正着力开发更精准的出血性中风算法。数据显示,这类患者每分钟损失600-800万个神经元,10分钟的时效提升将极大改善预后。
"AI不仅让我们更快发现病灶,更重要的是快速集结最合适的治疗团队,"护理索菲亚的帕特里夏·卡伦(Kacie Brewer)说。如今索菲亚正在参与DISCOVERY临床研究,该计划通过神经影像学探索不同人群的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
索菲亚一家已搬往加州,但每年仍专程返回杰克逊维尔复诊:"离梅奥诊所的地理距离可能是关键因素,但真正救命的是那些在数分钟内定位动脉瘤的AI算法。"
正如鲍比所言:"整个治疗过程是团队协作的奇迹,这正是梅奥诊所价值观的体现。"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