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作者
丹妮特·C·泰勒(医学博士/理学硕士/美国临床营养学会院士)
迪维娅·雅各布(药学博士)
医学编辑
约翰·P·坎哈(骨科医学博士/美国急诊医师学会院士)
医学审查日期:2025年2月26日
定义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类型。
脑出血是指颅腔内的出血现象,属于卒中形式。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血管异常(动脉瘤)、药物滥用及外伤。患者常出现类似卒中的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或麻木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步态不稳甚至跌倒。据统计,约13%的卒中属于出血性卒中。
主要出血位置分为两类:
1. 颅腔内脑组织外出血
- 硬膜外出血
- 硬膜下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脑实质出血
- 脑内出血
- 脑室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命名:
- 颅内出血(统称)
- 脑实质出血(intracerebral)
-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典型表现)
- 脑室出血(影响脑脊液循环)
- 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多由颅脑外伤引起)
需特别注意:脑实质出血可能无头痛表现,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随突发剧烈头痛。
病因
脑出血的诱因
美国每年约795,000人发生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诱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动脉壁薄弱破裂,形成颅内血肿。其他重要病因包括:
- 动脉瘤:血管壁局部薄弱膨出
- 动静脉畸形(AVM):先天性血管异常
- 转移性脑肿瘤:癌细胞转移致血管损伤
- 老年淀粉样变性:血管壁蛋白沉积致脆性增加
- 可卡因/毒品滥用:血管损伤风险升高
- 抗凝药物使用:增加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
脑出血症状与体征
虽然头痛是常见症状,但并非必然出现。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
出血区域 | 典型症状 |
---|---|
视觉中枢 | 视力障碍 |
小脑 | 平衡障碍、共济失调 |
单侧大脑 |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
语言中枢(常位于左脑) | 运动性/感觉性失语 |
脑干 | 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
症状发作模式多样:
- 爆发性进展(数分钟恶化)
- 缓慢进展(数小时至数天)
诊断
如何诊断脑出血?
疑似卒中时需紧急评估。体检可能发现:
- 肢体无力
- 构音障碍
- 感觉缺失
核心诊断手段:
- CT扫描:首选检查,可快速显示高密度出血灶
- MRI检查:对后颅窝病变敏感性更高
其他辅助检查:
- 腰椎穿刺(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电图(评估癫痫风险)
- 胸片/尿检(排查全身性疾病)
- 血管造影(定位血管异常)
治疗
脑出血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取决于出血部位与严重程度。关键措施包括:
紧急处理
- 血压管理(维持收缩压<140mmHg)
- 呼吸支持(必要时机械通气)
- 镇静镇痛(控制颅内压)
手术干预指征
- 血肿体积>30ml
- 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
- 特定部位(如小脑)出血
常用药物:
- 降颅压药物(甘露醇)
- 抗癫痫药(预防癫痫)
- 止痛药(缓解头痛)
- 缓泻剂(预防便秘)
预后
出血后康复与生存率
约30-50%患者存活,预后取决于:
- 初始出血量
- 出血部位(脑干/丘脑预后差)
-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
完全恢复需数月,可能遗留:
- 持续性运动/感觉障碍
- 癫痫发作
- 认知功能下降
特殊情况
早产儿脑出血风险
胎龄<32周的早产儿因血管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约20-25%早产儿存在不同程度出血,可能继发脑积水。产前可给予母亲类固醇治疗预防。
常见问题
脑出血FAQ
- 存活率: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出血量<10ml者死亡率<10%
- 康复可能:早期干预(<3小时)可使70%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 预防措施: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戒烟限酒、定期筛查血管病变
- 疼痛特征:动脉瘤破裂时出现"雷击样头痛",疼痛强度可达10/10分
- 高危人群:50岁以上、长期抗凝治疗者、烟酒滥用人群
机构信息
本文参考来源:
- 克利夫兰诊所(2025年2月访问)
- 纽约长老会医院(2025年2月更新)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