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医疗AI市场中,掌握关键杠杆点的企业将最终胜出——这些杠杆点包括数据产生源头、工作流程优化节点以及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环节。Breyer Capital医疗与生命科学部门主管Morgan Cheatham指出,这种战略定位将区分真正的创新者与传统企业及模仿者。
今年上半年,医疗领域58%的融资交易涉及AI公司,创下历史纪录。过去一年至少有10家医疗AI初创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2025年已有至少5家实现超百亿美元退出。Cheatham强调,"AI原生企业"与"AI赋能企业"的核心差异在于战略重心:前者推动计算科学进步,后者擅长落地实施。但市场验证显示,成功企业往往融合两者特质。
他特别指出,持久发展的企业需具备两大要素:
- 战略定位:掌控AI复利效应、数据源头、工作流优化及网络整合节点。例如Breyer投资组合企业Artera,通过将人体组织转化为结构化临床数据,在诊断到报销的全链条中建立架构优势。
- 创新分销:突破传统渠道限制,如OpenEvidence通过免费向临床医生直接交付产品,绕过企业采购流程建立信任。
面对Epic等巨头入场,初创企业需聚焦传统企业响应迟缓的细分领域。Iterative Health将计算机视觉与临床试验招募结合,Atropos Health构建服务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证据平台,均展现出技术优势与经济模型的协同效应。Cheatham总结道:"当市场从碎片化转向平台化整合,这种技术与商业的双重创新才是突围关键。"
他还强调,AI创造的是资源丰裕而非稀缺效应。在过度炒作的细分领域,虽然竞争激烈,但掌控核心工作流的平台型企业终将主导市场。"医疗行业始终存在成本压力,买家不会容忍大量同质化供应商,最终价值将向控制关键入口的平台集中。"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