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并非女性专属问题Brittle bones aren’t just a woman’s problem | Jefferson City News Tribune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newstribune.com美国 - 英语2025-11-05 00:27:55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55字
本文揭示骨质疏松症绝非仅限于女性的健康隐患,数据显示五分之一50岁以上男性将遭遇骨质疏松性骨折,且男性患者预后更差——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达25-30%,远超前列腺癌风险。研究证实针对性骨密度筛查能显著提升高风险男性诊断率(从2%升至49%)并改善治疗依从性,但受限于临床指南分歧及医保覆盖不足,男性筛查率长期低迷。专家呼吁70岁以上男性应普遍接受双能X线检测,通过药物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预防致命性骨折,同时强调打破"男性不易患病"的认知误区对提升老年男性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男性健康骨折骨密度筛查药物治疗康复慢性病风险因素健康管理社会认知
骨质疏松并非女性专属问题

罗纳德·克莱因(Ronald Klein)200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北威尔士社区骑车时尝试跨越路缘石,但因速度过慢失去平衡。他伸出左臂支撑身体,看似轻微的意外却导致他无法起身。急诊室X光显示其髋部和肩部同时骨折,需手术修复。身为牙医的克莱因三周后拄拐复工,经六个月物理治疗才恢复。时年52岁的他疑惑道:"这个年纪不该发生髋肩双骨折",遂要求骨密度检测,结果确诊骨质疏松症——一种随年龄加剧、导致骨质变薄变脆的进行性疾病。他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如今70岁仍在持续用药。

骨质疏松症虽在女性中更常见(医疗指南建议65岁以上女性普遍筛查),但五分之一50岁以上男性余生将遭遇骨质疏松性骨折,且约四分之一老年髋部骨折发生于男性。杜克大学老年医学专家卡特琳·科隆-埃米里克(Cathleen Colón-Emeric)指出:"男性骨折预后更差,死亡率高达25-30%,残疾及需机构照护风险更高。50岁男性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发症死亡的概率甚至超过前列腺癌。"所谓"重大骨折"特指腕部、髋部、股骨、肱骨、骨盆或脊椎骨折。

她在针对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3000名65-85岁退伍军人的研究中发现,对照组仅2%接受过骨密度筛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临床流行病学家道格拉斯·鲍尔(Douglas Bauer)评价道:"低得惊人,这还是政府付费的退伍军人医疗系统。"而建立专项骨健康管理服务(由护士统筹预约提醒、结果解读等)后,干预组筛查率跃升至49%。半数受检者确诊骨质疏松症或前期骨量减少症,多数及时启动保骨药物治疗。18个月随访显示,干预组骨密度小幅提升且用药依从性优于现实世界中的骨质疏松患者。

该研究重提关键问题:鉴于此类骨折可致命且特效药能逆转骨流失,是否应如女性般对老年男性开展骨质疏松筛查?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内分泌专家埃里克·奥沃尔(Eric Orwoll)解释,男性骨量更大且发病较女性晚5-10年,"过去他们常因心脏病或吸烟早逝,如今寿命延长至七八十岁,骨折风险自然显现。"但多重慢性病又削弱其康复能力。鲍尔强调:"通过检测与治疗,男性可显著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然而医患双方仍普遍视骨质疏松为"女性病"。奥沃尔指出:"男性存在'超人情结',认为自己坚不可摧,忽视骨折警示。"74岁波特兰退休教师鲍勃·格罗斯曼(Bob Grossman)多年无视护士妻子对其驼背的担忧,坚称"不可能是骨质疏松——我是男人",最终确诊为时已晚。筛查推广更受困于指南分歧:内分泌学会等机构建议50岁以上有风险因素男性及全体70岁以上男性筛查,但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和预防服务工作组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推荐,导致医保通常不覆盖无骨折史男性的检测。

奥沃尔建议:"50岁后若发生骨折应立即骨扫描,这是关键指标。"其他风险包括跌倒史、家族髋部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病等,吸烟酗酒及长期使用类固醇、前列腺癌药物亦会损害骨密度。确诊后,医生可能开具福善美(Fosamax)、安妥佳(Actonel)等口服药,或唑来膦酸(Reclast)、普罗力(Prolia)注射剂。科隆-埃米里克强调:"运动、补钙维D、戒烟限酒有助改善,但无法逆转骨流失。"

鉴于老年髋部骨折后三分之二患者无法恢复原有行动力,科隆-埃米里克主张70岁以上男性应普遍筛查。但奥沃尔坦言:"让社会认知骨质疏松威胁男性健康的进程如蜗牛爬行。"克莱因回忆参加骨松药物培训时感慨:"全场仅我一名男性。"本报道由KFF健康新闻(KFF Health News)发布,该机构是专注于健康议题的全国性新闻编辑室,隶属于独立健康政策研究与新闻机构凯撒家庭基金会(KFF)。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 研究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专家详解具体内容研究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专家详解具体内容
  • 劳动力市场参与度低可能是痴呆症的早期征兆,最早可在确诊前10年出现劳动力市场参与度低可能是痴呆症的早期征兆,最早可在确诊前10年出现
  • 综述显示lecanemab和donanemab可减缓认知衰退并阐明适用人群综述显示lecanemab和donanemab可减缓认知衰退并阐明适用人群
  • 保持大脑与心脏强健的6个简单策略保持大脑与心脏强健的6个简单策略
  • 食物不安全:痴呆症的意外风险因素使患病几率提高60%食物不安全:痴呆症的意外风险因素使患病几率提高60%
  • 增添步行"小变化"的健身趋势提升大脑与身体健康增添步行"小变化"的健身趋势提升大脑与身体健康
  • 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款有效治疗方案AMT-130基因疗法全解析:亨廷顿病迎来首款有效治疗方案
  • 亨廷顿病首次获得有效治疗亨廷顿病首次获得有效治疗
  • 2160万美元资助助力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2160万美元资助助力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
  • 2160万美元资助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2160万美元资助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
  • 营养补充剂标签所述内容与消费者理解的差异营养补充剂标签所述内容与消费者理解的差异
  • 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
  • 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发生率上升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发生率上升
  • 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
  • 预防和管理脑出血:您需要了解的知识预防和管理脑出血: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