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现: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早期接受颅外(EC)手术与1年功能、认知及残疾结局更差相关,尤其在CT扫描异常(CT阳性TBI)或中重度TBI患者中,相较于未手术患者。新研究显示,此类患者进行手术反而可能导致恢复效果下降。
研究方法:
- 研究人员对2014至2018年美国18家一级创伤中心开展的前瞻性TRACK-TBI队列研究进行回顾性二次分析。
- 纳入1800余名成年患者(平均年龄42岁;70%为男性;78%为白人),均在创伤后24小时内从急诊转入住院部,具有明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头部CT检查指征且未接受颅内手术。
- 对比接受索引住院期间颅外手术的患者(26%)与非手术治疗患者(74%)的结局。后者包括以下亚组:GCS评分13-15的CT阴性TBI、GCS评分13-15的CT阳性TBI(有时称“轻度TBI”)、中重度TBI(GCS评分3-12)及非TBI骨科创伤(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
- 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扩展版(GOSE)评估所有创伤及脑损伤特异性功能结局。其他指标包括连线测验A部分(处理速度)、B部分(执行功能)、残疾评分量表及脑损伤后生活质量总体量表。
核心结论:
- 在中重度TBI亚组中,与未手术相比,颅外手术与更严重的脑损伤相关功能限制、创伤相关功能限制、残疾程度加重、处理速度与执行功能下降以及脑损伤相关生活质量降低显著相关(所有P≤.03)。
- 在CT阳性TBI亚组中,颅外手术与未手术相比导致更严重的脑损伤相关功能限制(P=.002)及创伤相关功能限制(P<.001)、残疾程度加重(P<.001)和执行功能下降(P=.004),但处理速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 CT阴性TBI亚组与对照组中未发现颅外手术与任何结局的显著关联。
- 敏感性分析显示,CT阳性TBI组中整体功能与认知指标的差异仍显著,但脑损伤特异性功能与残疾差异不再显著。
临床意义: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发现表明,影像学检查在评估继发性损伤易感性方面可能比警觉性与反应性的临床评估更具价值。”
他们补充道:“后续研究或可确定手术时机或其他干预措施能否改善观察到的长期功能缺陷。”
消息来源:
该研究由威斯康星医学院密尔沃基分校的克里斯托弗·J·罗伯茨医学博士/哲学博士领导,于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JAMA网络开放》期刊。
研究局限:
研究可能受指征混杂因素影响,且未量化谵妄等变量(既往研究显示其与长期认知障碍关联不一)。个体患者轨迹(如TBI所致失眠与神经精神症状)未被考察。此外,观察性设计仅证实关联性,无法确立因果关系或阐明病理生理机制。
利益披露:
研究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国防部、韦尔家族基金会、One Mind for Research、NeuroTrauma Sciences及雅培实验室资助。多位研究者报告与不同组织存在财务及其他关联。详细信息见原文。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