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脑细胞活动异常或引发精神分裂症症状
最新研究表明,在表现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小鼠中,一种特定类型的脑细胞呈现异常活跃状态。通过抑制这些细胞的活动,研究人员成功恢复了动物的行为表现,这一发现可能为开发新型预防性治疗方案铺平道路。
对于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完成日常任务困难、记忆力衰退和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是生活的常态。除幻觉和妄想等典型症状外,这些认知障碍极大阻碍了患者追求理想生活的能力。正因如此,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预防此类症状的方法,并取得了关键进展。
脑部早期转折点或成治疗关键
精神分裂症源于异常的脑部发育,这一过程甚至可能在出生前就已开始,但症状通常要到生命后期才显现。
"长期以来,大脑能够通过代偿机制弥补发育错误并维持相对正常的功能。但某时刻就像链条断裂——大脑无法再代偿,症状随即出现。在此转折点之前,预防干预应是可行的。"该研究第一作者卡塔琳娜·德拉吉切维奇(Katarina Dragicevic)解释道。
她追踪了从胎儿阶段到成年的脑部发育过程,发现重大变化发生在脑发育后期。直至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大脑的分子和功能变化均较为轻微,这很可能解释了为何青春期前症状尚未显现。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特定转折点之前,脑发育基本不受这些变化影响。该转折点前的时期可能代表一个治疗窗口期,我们可在此期间预防功能性损伤。"德拉吉切维奇强调。
睡眠揭示脑功能紊乱
研究人员利用携带"15q13.3微缺失综合征"基因突变的小鼠开展实验。在人类中,该综合征与癫痫、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相关。
"我们已知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因此选择睡眠作为行为标志物进行观测。通过分析小鼠行为及特定脑细胞活动,我们发现相较于健康小鼠,测试动物中某一特殊细胞类型受到显著影响。"德拉吉切维奇说明道。
这些罕见脑细胞仅占大脑总细胞群的极小比例,常被研究忽视,但它们对调节多项脑功能至关重要。
潜在治疗靶点显现
新研究不仅证实该脑细胞类型与睡眠存在关联,更表明当研究人员降低其活性后,小鼠的睡眠模式开始恢复至健康状态。
"这意味着此类脑细胞在携带该综合征小鼠的睡眠调节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我们可抑制这些细胞活性并恢复正常睡眠模式——这可能同时缓解其他精神症状。"研究主要作者、生物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心助理教授纳夫尼特·A·瓦西斯塔(Navneet A. Vasistha)表示。
尽管距离人体试验仍有漫长距离,但该发现标志着药物开发道路上的重要突破。
"此类脑细胞有望成为治疗靶点。我们期望未来开发出针对认知障碍的疗法,它不再广泛影响脑细胞,而是实现精准靶向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瓦西斯塔补充道。
参考文献: Asenjo-Martinez A, Dragicevic K, Hou WH, 等. 皮层GABA能投射神经元功能障碍作为神经精神综合征模型的主要标志. Neuron. 2025;113(19):3204-3223.e11. doi: 10.1016/j.neuron.2025.08.028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