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病?
心脏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指影响心脏正常运作的多种病症。医学上也被称为心血管疾病(该术语同时涵盖血管问题)。在美国,心脏病每年导致约70万人死亡,占全美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
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具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式。部分病症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即可显著改善,而有些则需要手术干预才能恢复心脏正常功能。
以下是常见的心脏病类型及其预防、识别和治疗方法的概述:
心脏影响范围包括输送血液的动脉(向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和控制血液流向的瓣膜。(示意图来源:iStock/Getty Images)
冠状动脉疾病 (CAD)
这是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心脏病类型。患者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出现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这种疾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引发,即随着时间推移,动脉内形成斑块沉积物。
冠状动脉疾病可能导致胸痛(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能引发其他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以下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 年龄(男性55岁后风险上升,女性绝经后风险显著增加)
- 缺乏运动
- 患有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
- 家族冠心病史
- 基因遗传
- 高血压
- 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偏高或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偏低
- 肥胖
- 吸烟
- 压力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部分心律失常无害,但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或中风,伴随头晕、昏厥等症状。
严重心律失常常伴随其他心脏问题产生,也可能独立发生。吸烟、饮酒以及肥胖、高血糖或睡眠呼吸暂停等健康问题会增加患病风险。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指心脏泵血能力无法满足身体需求。通常由冠状动脉疾病引发,也可能因甲状腺疾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疾病)或其他状况导致。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有四个瓣膜控制血液在四个心腔、肺部和血管间的流动。瓣膜异常可能导致开闭障碍,造成血流受阻或血液回流。
病因包括风湿热、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心肌梗塞后的损伤。
瓣膜疾病类型:
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通过疾病、手术或静脉用药进入血液后感染心脏所致。抗生素可治愈,但未治疗时具有生命危险。严重损伤需手术置换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由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风湿热损害心脏瓣膜所致。现可通过抗生素预防,但发病后症状可能在多年后才显现。
心包疾病
指包裹心脏的膜(心包)发生的疾病,常见类型为心包炎(心包炎症)。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或心包损伤。开胸手术后常见。
心肌病(心脏肌肉疾病)
指心肌(心肌层)的病变,表现为心肌拉伸、增厚或僵硬,导致泵血功能减弱。
病因多样,包括基因遗传性心脏病、特定药物/毒素(如酒精)反应、病毒感染。某些癌症化疗药物也可能引发此症。约半数患者无法明确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
指胎儿发育期间心脏形成异常。部分病例出生即显现症状,另一些可能成年后才出现。
常见类型:
- 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心脏左右两侧分隔墙存在孔洞。可通过手术封堵。
- 肺动脉瓣狭窄:瓣膜狭窄导致肺部血流受限。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
- 动脉导管未闭:部分婴儿出生后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血管未闭合,导致血液反流。可通过手术、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
心脏病症状
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部分症状重叠:
冠状动脉疾病
- 胸痛
- 呼吸急促
- 颈部/下颌疼痛
心律失常
- 胸痛
- 头晕
- 心跳过速/过缓
心力衰竭
- 平躺时呼吸急促
- 疲劳虚弱
- 脚踝/足部/腿部肿胀
- 持续咳嗽
瓣膜疾病
- 胸痛
- 昏厥
- 呼吸急促
- 疲劳
心肌病
- 头晕
- 呼吸急促
- 心跳加快
- 脚踝/足部/腿部肿胀
先天性心脏病
- 低血氧导致的皮肤青灰
- 腿部/腹部/眼部肿胀
- 呼吸急促
心脏病诊断
若出现症状,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和听诊。随后可能安排:
- 血液检查:检测胆固醇、血糖水平及炎症相关蛋白
- 胸部X光:检查心脏是否扩大
- 心电图(EKG):记录心脏电活动,显示心率和节律
- 超声心动图:利用声波生成心脏动态影像,显示血流情况
- 运动试验/压力测试:在跑步机或健身车上运动时监测心脏
- 心脏导管检查: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X光显示动脉阻塞情况
心脏病治疗
治疗方案因类型而异,可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手术和康复。
药物治疗:
- 降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 降胆固醇药(他汀类)
- 抗凝血药(抗凝剂、阿司匹林)
手术治疗:
- 冠状动脉成形术(扩张阻塞动脉并置入支架)
- 瓣膜手术(修复/置换瓣膜)
- 搭桥手术(绕过阻塞动脉)
- 心脏移植(用捐献心脏替换受损心脏)
心脏康复:
包含医疗监督下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减压咨询等内容,适用于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或心衰患者。
心脏健康建议
作为头号致死原因,无论是否确诊,都应采取预防措施:
- 戒烟(快速改善心脏健康)
-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75分钟剧烈运动(如跑步)
- 均衡饮食(多蔬果、瘦肉、全谷物、健康脂肪)
- 保证每晚7小时睡眠
- 减压(冥想或运动)
-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胆固醇、血糖水平)
要点总结
心脏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冠状动脉疾病更是头号杀手。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医疗干预,多数可预防或减轻伤害。与医生合作识别和治疗心脏问题至关重要。
常见问题
心脏病患者能长寿吗?
多数情况下可以。治疗效果和健康习惯是关键。例如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过治疗可阻止动脉恶化,延长生命;心衰患者因医学进步寿命也显著延长。
心脏病两大预警信号?
针对最常见类型冠状动脉疾病,典型症状是胸痛和呼吸急促。
确诊后怎么办?
与医生密切合作,定期就诊心脏专科,调整饮食习惯,终身服药。建议多提问:是否需要更多检查治疗,出现新症状如何应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