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美德。它也是克服挑战、取得成功和保持韧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毅力与目标达成的成功、心理幸福感的提升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增加有关。然而,尽管传统观点将这种心理上的坚持与福祉等同起来,但脑科学研究开始表明,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的毅力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处于慢性压力下的群体。
作为研究黑人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和大脑健康的科学家,我使用诸如脑活动监测等技术来研究认知衰退的风险因素和早期迹象。我的研究和其他工作开始揭示,坚持不懈地努力可能会导致一种压力水平,实际上会对大脑健康造成负担。
毅力、积极应对和大脑健康的悖论
毅力已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其积极特征,将其描述为帮助人们努力工作、在艰难时期保持坚强并在困难时继续尝试的一种品质。积极应对是一个类似的概念,定义为直接解决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它与较低的压力、更好的健康状况和更高的控制感相关。
毅力和积极应对等特质是管理压力的策略,传统上被视为促进福祉的保护因素。
然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也可能带来风险,从而导致不良的大脑健康结果。考虑一下“约翰·亨利主义”(John Henryism)的概念,这是流行病学家谢尔曼·詹姆斯(Sherman James)在1970年代提出的。
约翰·亨利主义是一种应对策略,其特点是针对慢性压力源,尤其是在边缘化群体中,持续高强度的努力。这一概念以传奇的非裔美国人民间英雄约翰·亨利命名,他在一场与蒸汽动力钻机的比赛中超负荷工作直至死亡。在民间传说中,约翰·亨利象征着人们如何通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努力来克服结构性和系统性障碍。詹姆斯用这个故事来象征为了克服结构性和系统性障碍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例如,想象一位40岁出头的人,他从事两份体力劳动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并防止无家可归。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稳定,尽管他经历了慢性疲劳和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持续的压力可能导致高血压、中风和抑郁症——所有这些都与认知衰退有关。
约翰·亨利主义已被证明与负面健康结果相关,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早死的风险增加。它还与较差的大脑健康风险相关。
毅力与认知障碍的风险
我和同事最近的研究支持了高努力应对如毅力可能导致神经认知磨损的观点。长期处于压力下可能会使大脑某些部分过度工作。这种损害会逐渐累积,使大脑在学习新事物、记忆信息和随着年龄增长保持敏锐方面变得更加困难。
在我们于2025年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我们邀请了158名居住在美国的黑人男性参与在线调查。该调查通过询问参与者对诸如“我完成我开始的所有事情”等陈述的同意程度来衡量毅力。调查还要求参与者报告他们经历的记忆丧失和困惑的频率,并评估这些症状是否变得更加频繁。
我们发现,具有较高毅力水平的男性报告了更多的认知困难,如注意力集中困难、健忘和感觉精神疲劳,尽管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坚持下去。虽然我们的研究无法确定毅力是否会导致这些困难,但它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持续的高强度应对是否会在长时间内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的概念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说明为什么我们在研究中观察到的毅力与认知衰退之间存在联系。稳态负荷是指由于应对压力而在身体上积累的磨损。
我认为,那些在逆境中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的人可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稳态负荷。他们的持续应对可能会加剧生理应激,从而加速认知衰退的发生。这一解释与之前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压力下会加速认知衰退,对记忆和执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经常面对诸如种族歧视、经济挑战和有限的医疗保健等压力源,并以高强度的毅力应对,可能会促使人们在没有充分恢复的情况下继续应对这些挑战。这会导致慢性压力,损害大脑健康。
不断施加精神和情感努力而没有休息,可能会导致认知过载,削弱人们的维持精神韧性的能力。这种负担会加速大脑衰老,增加认知衰退的风险。
与偶尔因截止日期或完成困难项目而产生的压力不同,这种过度劳累更像是每天醒来就已经筋疲力尽,却仍然要应对多份工作、财务担忧和家庭责任,几乎没有休息或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持续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削弱大脑恢复和保持清晰的能力,即使这个人看起来外表坚韧。
重新思考毅力
研究人员开始建立对毅力的更细致的理解,挑战了毅力总是有益的传统智慧。这种视角也重新定义了在逆境面前的力量。
在这种更现实的定义中,毅力可以包括自我照顾和休息。知道何时休息或优先考虑自我照顾是维持认知健康的有效策略。
此外,冥想、深呼吸和引导放松等实践可以帮助调节压力反应,减少认知负担。除了个人韧性之外,依靠社会支持和有意义的联系对于长期大脑健康同样重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