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初以来,“我应该服用肌酸吗”的谷歌搜索量几乎翻倍,这并不令人意外。这种长期受运动员青睐的补充剂,得益于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曝光,正日益被社会各界人群所接受。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肌酸在预防认知衰退方面的益处,并揭示了其与健身成就无关的其他积极作用。鉴于此,加之运动是心血管疾病(CVD)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可能需要考虑肌酸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肌酸的背景
肌酸对肌肉获取能量至关重要。在肌肉细胞内,它主要转化为磷酸肌酸(一种能量储备)。人体细胞主要依赖三磷酸腺苷(ATP)获取即时能量,但供应有限。在高强度活动中,当ATP耗尽时,磷酸肌酸能快速再生ATP,确保持续能量供应以维持运动表现并加速恢复。除能量供应外,肌酸还能将水分吸入肌肉细胞,可能触发生长信号并支持肌肉修复过程。
当服用肌酸一水合物(通常简称为肌酸)补充剂时,人体肌肉中的肌酸和磷酸肌酸储备会增加。这种更大的储备意味着在高强度运动中能更快速地提供磷酸基团以再生ATP。通过扩大这一能量缓冲池,补充剂可提升功率输出并延长高强度运动耐受时间。
肌酸已存在数十年,首项临床研究于1992年开展。此后,超过680项同行评审研究聚焦肌酸,使其成为当今市场上研究最充分的补充剂之一。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潜在影响
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肌酸补充剂可能对心血管疾病(CVD)患者具有治疗意义。尽管它不能替代基于指南的医学疗法,但肌酸可能通过增强骨骼肌功能、改善疲劳抵抗能力,并在心肌应激期间提供细胞能量支持,从而辅助心脏康复。
纽约医学院瓦拉哈校区医学教授、内科与心脏病学及介入心脏病学三重认证医师斯里哈里·S·奈杜博士(Srihari S. Naidu)指出,肌酸确实能维持包括心肌在内的肌肉高能量储备。“肌酸似乎通过增加肌肉水分摄入来提升肌肉量,同时通过维持高能量储备改善肌肉恢复,”奈杜表示。肌酸的副作用微乎其微,主要是在低剂量服用时可能出现腹胀和胃肠道不适。根据1996年的一项研究,长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常缺乏肌酸,这些心脏被描述为“能量匮乏”。
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综合医院(Hospital General Universitario de Alicante)的何塞·卡洛斯·洛佩斯-克莱门特博士(José Carlos López-Clemente)作为主要研究者,在西班牙心脏病学会官方期刊《REC:心血管临床》(REC: CardioClinics)2025年4-6月刊发表了一项43人试点研究。他提出肌酸一水合物不仅对心力衰竭患者安全,还可能成为该疾病患者的宝贵辅助疗法。这项小型研究显示,患者功能能力和心脏相关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
奈杜表示,在其低剂量服用肌酸的患者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并熟悉多项证明肌酸对各类心血管疾病益处的研究。“有研究显示肌酸可能预防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肌病,但这在医学文献中尚未被广泛认可,心血管指南也未予推荐,”奈杜指出。
他所指的研究是2019年一项表明肌酸可预防他汀不耐受患者肌病的试验。然而,《柳叶刀》(The Lancet)2016年一篇文章指出,他汀类药物导致肌肉相关副作用的风险实际很低。无论如何,肌酸可能为服用他汀的患者提供额外保障;即便无此效果,患者也可能因运动能力提升而获益于心血管健康。
关于该研究及肌酸原始的运动表现益处,奈杜补充道:“我观察到最一致的益处是服用者略增的瘦肌肉量和更好的功能性肌肉恢复,但尚未发现直接心脏益处,也不应期待此类效果。”
“理论上,能量储备更充足的健康肌肉对所有患者都有益,因为强健体魄总能更好地耐受突发疾病状态,包括心脏病发作。就我个人而言,对于无肾脏疾病的健康患者,我并不反对低剂量补充肌酸,”奈杜继续解释。
他同时提到需考虑的一个不良反应:对健康人群而言,肌酸对肾功能的潜在危害已被多项荟萃分析基本证伪。但对于已有肾脏疾病或肾衰竭的患者,必须警示其使用风险——不仅为保护残余肾功能,还为降低因肾脏清除能力不足引发心房颤动的风险。
心脏病患者同样需遵循常规安全提示
如奈杜所述,坚持肌酸的典型日剂量(3-5克)至关重要。它通常以粉末形式出售,可轻松混入水、果汁或运动饮料中。务必遵循补充剂标签上的具体混合说明。
患者补充肌酸时最重要的安全提示是保持充分水分摄入。由于肌酸功能之一是协助细胞吸收水分,充足饮水能确保水分不从其他部位被抽离,同时保障肌酸有效吸收并运输至肌肉利用。此外,服用肌酸者可能在最初7-10天出现腹胀,而充分补水有助于身体适应升高的肌酸水平。
保持服用规律性同样重要。尽管有研究显示运动后服用肌酸效果最佳,但每日固定时间服用更为关键。
需更多研究,但肌酸地位稳固
从流行度看,肌酸一水合物短期内不会退出市场:该补充剂全球市场规模已超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逾25%。
尽管仍需更多大规模试验,肌酸可能成为某些心血管患者的安全部分辅助疗法——尤其针对骨骼肌功能减退、能力下降或运动耐受性差的患者。临床医生应在综合心脏护理的更广泛背景下,基于个案评估其潜在益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