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尼奥——根据PRECISION观察性研究,手术后相对频繁出现的隐匿性中风可能与术后谵妄和长期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该研究针对接受至少2小时全身麻醉的择期非心脏手术人群,发现影像学检测到的新发术后中风(无即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生率为12%。
北京天坛医院的彭玉明医学博士博士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年会上报告称,隐匿性中风主要出现在神经外科亚组中,发生率为16%,而非神经外科患者仅为3%。在整体手术队列中,12%的患者出现术后谵妄,而隐匿性中风患者发生率更高(23%对比无隐匿性中风的11%,校正后比值比2.2,95%置信区间1.3-3.6)。一年后认知功能障碍在整体人群中发生率为19%,隐匿性中风患者同样更常见(校正后比值比2.3,95%置信区间1.3-4.1)。
彭玉明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神经外科手术或麻醉中何种因素导致这些结局,后续将通过二次分析探究炎症、低温或通气不足等因素是否与隐匿性中风及其谵妄关联有关。PRECISION主要研究结果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麻醉学》期刊上。
术后谵妄是描述手术后出现混乱、定向障碍、持续嗜睡、攻击性或其他精神状态改变的统称。总体而言,这些谵妄状态是老年人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据部分报告影响高达40-50%的人群。ASA会议主持人兼PRECISION合著者、休斯顿UTHealth的丹尼尔·塞斯勒医学博士指出:"传统上谵妄归因于麻醉药物……外科医生常说是麻醉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括本研究和NeuroVISION研究在内,大部分谵妄源于隐匿性中风而非药物。我认为这是重要进展。"
NeuroVISION研究在2019年首次将围手术期隐匿性中风纳入视野。该报告发现65岁及以上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人群中,此类静默性中风发生率为7%,并将其与一年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近乎翻倍关联。NeuroVISION报告提示隐匿性中风使谵妄绝对风险增加6%,而彭玉明的PRECISION报告则显示13%的谵妄可归因于隐匿性中风。
PRECISION研究纳入934名60岁以上接受至少2小时全身麻醉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所有受试者在两家研究中心前瞻性入组,并于术后7天内接受脑部MRI检查。100名614名神经外科患者和11名320名非神经外科患者中检出中风。影像学显示中风证据者,若无症状则归类为隐匿性中风,若有症状则为显性中风,但本研究中未出现后者病例。
彭玉明补充说明,神经外科与非神经外科队列相比,前者的隐匿性中风体积更大(189.5对比120.8 mm³),更常位于额叶(60%对比36%)和颞叶(32%对比27%)。神经外科术后中风患者中,超过四分之三出现多发中风(77%对比非神经外科术后的27%)。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基线及出院后认知功能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谵妄评估采用重症监护混乱评估测试和病房患者的3分钟诊断访谈。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最初旨在招募接受非心脏和非神经外科手术的老年人群。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入组困难,自2021年1月起允许纳入神经外科手术,因此研究中神经外科病例占比较高。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