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联合疗法与最低的痴呆症风险相关,其次是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合,而二甲双胍-格列奈类药物组则显示出相对较高的风险。
根据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尽管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痴呆症风险因口服降糖方案而异,但某些基于二甲双胍的组合疗法似乎能提供更强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联合疗法对新确诊二型糖尿病患者痴呆症风险的影响。他们利用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2000至2018年的数据,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研究共纳入44,073名新确诊的二型糖尿病成年患者,并根据初始联合疗法分为四组:
- 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n=35,443)
-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n=2,046)
- 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n=4,519)
- 二甲双胍-格列奈类药物(n=2,065)
各组基线特征总体均衡。平均年龄约为60岁,约半数参与者为男性。每组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至少65岁,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平均分值在2至3分之间。常见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在调整后分析中,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参考组相比,接受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痴呆症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HR]为0.73;95%置信区间[CI]为0.57-0.94),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组风险降低更为明显(HR为0.64;95% CI为0.52-0.79)。相比之下,二甲双胍-格列奈类药物组风险升高但未达显著水平(HR为1.14;95% CI为0.94-1.39)。相对风险计算同样显示,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组痴呆症发病率最低,其次是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而二甲双胍-格列奈类药物组风险最高。
长期随访的卡普兰-梅耶分析显示各组风险曲线明显分离。15年后,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组累积痴呆症风险最低,其次是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而二甲双胍-格列奈类药物组风险最高。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年龄超过65岁、合并症负担较重以及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脑血管疾病等血管风险因素会增加痴呆症风险。
该研究受限于回顾性设计、依赖诊断编码以及使用行政理赔数据,无法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因素和痴呆症亚型。
研究作者总结道:“这些发现可能为考虑二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认知结局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