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莫科医学博士、理学硕士
教育副院长、教授
脑血管中心主任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项目主任
西奈山医疗系统*
脑内出血:另一种中风
我最近接诊的一位48岁患者“乔”(化名)与家人在意大利餐厅用餐时,突然站起身,咒骂一声后倒地。家人将他送到医院,他无法说话、移动或执行任何指令。
结果显示,乔患上了第二常见的中风类型,但却是致死率最高的:脑内出血。
当人们听到“中风”时,通常会想到更常见的缺血性中风,即血凝块堵塞动脉,阻碍大脑供血,导致脑组织缺氧。
而脑内出血则是大脑自发性出血,通常由长期高血压或其他削弱脑部微小血管壁的疾病引起,导致血管破裂。随着血液积聚,压力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
脑内出血的症状
大脑是控制身体的“计算机”,支配着移动、抬臂、行走和说话等能力。当大脑中负责某功能的区域受损,无论是因出血还是缺氧导致的血凝块,该区域功能停止,身体便无法正常运作。
两种中风都可能导致无法移动肢体、言语含糊、说话困难和面部下垂。最大区别在于,脑出血通常伴随突发性剧烈头痛——常被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而动脉阻塞则不会。这些预警信号绝不能忽视。出现这些症状的人应立即前往初级保健医生处或急诊室接受评估。
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当患者出现此类神经症状时,立即进行CT扫描以确定病因是典型中风还是脑出血至关重要,因为初始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会接受溶栓药物,但这会增加脑出血风险。而脑内出血的处理则相反,我们竭尽全力防止持续出血,例如停用任何抗凝药物。
预防与治疗
脑内出血是一种毁灭性疾病。一些研究估计,高达一半的患者无法存活一个月。幸存者中超过半数在一年后仍需持续护理或日常生活协助。因此,首要任务是预防脑内出血的发生。首要预防策略是控制好血压:采取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医生合作监测血压,并在血压高时遵循医嘱。
若不幸发生脑内出血,尽可能前往专门治疗该疾病的医疗机构至关重要。多数中心采用支持性护理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包括确保充足氧气、监测颅内压、纠正出血问题,并给予药物控制血压、防止进一步出血。
努力改进治疗
为帮助遭受这种改变人生的中风患者,有前景的临床研究正朝两个主要方向发展。第一种方法采用微创手术,在颅骨上开一个小孔,借助计算机引导将细导管置入出血部位,引流血液并清除最终形成的血凝块。第二种方法更为激进。目前欧洲进行的一项试验中,医生移除半边颅骨以减轻脑部压力,促进恢复。待肿胀完全消退(可能需数周),再将骨骼复位或重建。
康复是可能的
脑内出血后,患者恢复期间常需临时呼吸管和饲管。患者稳定后,下一步是康复,通过数周或数月的训练重新学习使用受损脑区。令人鼓舞的是,在疾病早期急性阶段得到妥善管理后,康复可实现显著的长期恢复。
幸运的是,我的患者乔正是如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微创方法清除出血并减轻其脑部压力。他虽虚弱患病,但在医院迅速好转,能够交流、完成家人要求的事,尽管言语仍含糊。作为尼尔·戴蒙德的粉丝,他甚至在床边与家人一起唱起《甜蜜卡洛琳》。如今,经过约六个月的康复,乔已能行走、说话,恢复得非常出色。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