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CR4 PET/CT成像预测炎症反应 指导治疗决策
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核医学杂志》。通过可视化CXCR4(一种在炎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蛋白),该技术可及时实施干预措施以减轻炎症反应,防止心力衰竭恶化。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后,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心力衰竭,但目前缺乏可靠工具来判断哪些患者能功能恢复,哪些将面临后续心脏问题。"我们已知AMI会触发心脏炎症反应,这是决定后续愈合过程的关键因素,"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核医学科资深医师约翰娜·迪克曼博士指出,"本研究旨在通过成像技术观察这种炎症反应,获取可预测预后的空间与功能信息,从而优化治疗策略。"
迪克曼表示:"包括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内的常规影像技术,主要量化不可逆组织损伤程度,却无法捕捉主导愈合过程的动态炎症反应。通过CXCR4靶向PET成像,我们能识别出炎症反应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患者,这类患者更易发生不良重构和心力衰竭。此类信息未来可用于风险分层,并在精准医疗框架下指导新型抗炎或修复疗法。"
她进一步补充:"更重要的是,该方法最终将促进影像引导的治疗策略,使核医学在监测和优化心脏损伤后的炎症调控、修复及再生干预中发挥积极作用。"
研究人员推测,AMI发生早期CXCR4的上调将预测心脏左心室重构及结构功能结局。为验证此假设,团队在49名AMI患者发病一周内实施了全面的多模态评估,包括CXCR4靶向PET/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其中40名患者在AMI发生约八个月后接受了随访心脏MRI检查。
综合分析表明,CXCR4上调不仅延伸至梗死核心区域,还涉及边缘带,并与后续左心室功能障碍相关。这些发现揭示了缺血后炎症与重构之间的机制联系,凸显了AMI后炎症活性的临床意义。
【全文结束】

